•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李晓红院士学术思想”专题

来源:

李晓红(1959.06- ),矿山安全技术专家。重庆人, 1993年12月毕业于重庆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第十九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重庆大学校长,武汉大学校长,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煤矿灾害动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

长期致力于水射流技术及其在煤矿安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在煤层气开采及复杂煤矿瓦斯灾害防治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其中,瓦斯灾害防治技术被列为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全国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曾获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国际学术奖励,出版著作6部,发表论文200余篇。

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行业视野

院士

类别

103个

关键词

50位

专家

27篇

论文

11292IP

点击量

12470次

下载量
  • 作者(Author): 卢义玉, 葛兆龙, 李晓红, 陈久福, 刘勇

    摘要:针对西南地区煤矿石门揭煤周期长,严重制约了煤矿安全生产和采掘工作面接替等问题,提出了利用自激振荡脉冲水射流在煤层中割缝,增加煤层透气性,提高瓦斯解吸率,缩短石门揭煤时间的新思路.研究了高压脉冲水射流自激振荡的形成机理及其特性;通过实验室试验研究供水压力、流量等因素与切槽深度、宽度的关系,优化了自激振荡喷嘴结构及高压脉冲水射流的水力参数.通过在重庆逢春煤矿+523S4机轨巷揭M8煤层应用表明,使用自激振荡脉冲水射流割缝在煤层中的影响范围可达1.5m以上,增大了煤层瓦斯解吸能力,瓦斯释放量提高了4.4倍,钻孔数量减少了60%,缩短工期达70d以上,提高了工效.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0年第01期
    318
  • 作者(Author): 靳晓光, 王兰生, 李晓红

    摘要:围岩二次应力场是地下工程开挖后地应力释放并重新进行调整形成的 ,其分布和大小与工程地质条件及施工状况有关 ,并且直接影响着施工安全和支护措施的优化。本文利用适于现场操作的改进型应力恢复法现场测试围岩的二次应力场 ,结合数值模拟研究其沿隧道轴线及横断面方向的变化 ,分析其与原始地应力场、围岩类别、断裂构造、浅表生改造、地下水状态及施工状况等因素的相关性 ,不仅为地下工程围岩二次应力场研究提供了资料 ,而且为隧道信息化施工及时提供了信息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1年第04期
    394
  • 作者(Author): 田凤云, 李晓红

    摘要:文章以双树子煤矿为例对矿井运营期地表沉陷带来的土地利用、地表水、排水灌渠等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了预测。
    煤炭工程
    2006年第09期
    189
  • 作者(Author): 田凤云, 李晓红

    摘要:以母杜柴登煤矿建设开采为例,从对地形地貌的影响,对地表植被的影响,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三个方面,阐述了毛乌素沙漠地区煤矿建设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母杜柴登井田位于鄂尔多斯毛乌素沙地东部,该地区气候干燥少雨,风大沙多,风多雨少,年蒸发量为年降水量的5~12倍,生态系统非常脆弱,一旦遭受破坏难以及时恢复,因此,在开采建设时必须考虑这些特殊环境,以保水采煤、土地复垦、植被恢复为重点,减轻或消除开采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
    免费下载
    煤炭工程
    2010年第11期
    281
    436
  • 作者(Author): 卢义玉, 陆朝晖, 李晓红, 赵健新, 刘勇

    摘要:针对目前煤矿测量瓦斯压力的测定值偏小、测定工作费时费力等问题,提出了一套能够快速连接的新型主动式测压系统。通过实验室测试与现场应用,该新型主动式测压系统的安装时间只需传统主动式测压系统安装时间的20%,测定值比被动式测压系统增加了9%~13.8%,与传统的主动式测压系统相比增加了2.7%~7.5%。该新型主动式测压系统具有连接快捷、安全耐用、密封性好、成本低的优点,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煤矿安全
    2008年第12期
    213
  • 作者(Author): 李晓红, 亢会明, 卢义玉, 郑金龙

    摘要:简要介绍了矿井采掘计划决策支持系统 (EPDSS)的设计。分析了数据库及模型库的结构及组成。给出了与时间序列预测技术相结合的计算机模拟模型。
    煤炭科学技术
    2000年第03期
    257
  • 作者(Author): 亢会明, 李晓红, 靳晓光, 顾义磊, 李秀清

    摘要:华蓥山隧道应用超前钻孔探测、控制爆破、多层强支护措施 ,并辅以监控量测技术 ,穿过具有瓦斯突出威胁的煤层 ,防止了瓦斯突出和采空区坍塌 ,保证了施工安全 ,取得良好的施工效果。
    煤炭科学技术
    2001年第02期
    261
  • 作者(Author): 李文英, 喻长连, 李晓红, 邓靖

    摘要:综述了国内外褐煤固体热载体催化热解技术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传统固体热载体热解工艺和耦合热解集成工艺特点,以及使用的固体热载体催化性能,明确了循环流化床耦合低温热解多联产技术是褐煤清洁高效综合利用适合的工艺,指出该集成工艺不仅可以优化产物组成、增加产率和提高能量利用效率,还可实现热、电、气、油、焦多联供,提升煤的综合利用价值。最后对固体催化热载体本身及其制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免费下载
    煤炭科学技术
    2012年第05期
    365
    891
推荐专家
1
推荐企业
1
  • 尤洛卡精准信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煤矿顶板灾害防治设备的龙头企业。公司的主导产...

    尤洛卡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