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冲击荷载作用下冻融红砂岩动力特性及损伤模型研究
  • 17
  • 作者

    于洋 江亲财 王泽华 卢毓崟

  • 单位

    华东交通大学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性能监测与保障国家重点实验室

  • 摘要
    为研究冻融岩石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动态力学特性和损伤演化特征,以寒区红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0、15、30、45和60次冻融循环试验和动态冲击试验,分析了应变率和冻融损伤对红砂岩动态力学特性的影响,在考虑损伤阈值的损伤演化方程基础上,基于组合元件模型理论和统计损伤理论构建了冻融红砂岩的损伤黏塑性动态本构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及适用性。结果表明:红砂岩存在冻融循环效应和应变率效应,其动态峰值强度随应变率的增加或冻融循环次数的减少而降低,高应变率对冻融损伤的敏感性越强;引入动态峰值强度损失量γ可以消除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应变率效应,能更直观的反映不同冲击荷载作用下冻融循环对岩石动态峰值强度的影响,冻融45次是损伤阈值点,经过45次之后冻融损伤趋于稳定;冻融与未冻融相比,内部形成了尺度较大的裂纹网络,破坏模式由劈裂向剪切破坏转变,冻融环境下力学特性劣化明显;砂岩的线弹性阶段表现明显在经过冻融循环之后,在D-P破坏准则的基础上,推导出了考虑损伤阈值的损伤演化方程,更具有合理性。基于朱-王-唐本构模型,引入了损伤体构建的黏弹塑性动态本构方程,体现本构模型的全面性;本文建立的动态本构模型很好地反映了红砂岩在受荷变形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损伤软化、黏弹性和黏塑性等复杂特性,并且也反映出冻融损伤对红砂岩动态力学特性的影响;所得结论可为研究季节性高寒地区岩石的冲击动态破坏提供参考。
  • 关键词

    冻融循环动态力学损伤演化应变率效应本构模型

  •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红砂岩试样制备和试验方案
    1.1 红砂岩试样制备
    1.2 试验方案
    2 试验结果分析
    2.1 动态全应力—应变曲线特征
    2.2 应变率效应
    2.3 冻融循环效应
    2.4 动态峰值强度变化特征
    3 动态破坏特征和微观损伤分析
    3.1 岩石动态破坏特征
    3.2 冻融红砂岩的微观损伤
    4 本构模型
    4.1 冻融-荷载耦合作用下损伤本构方程
    4.2 冻融砂岩黏弹塑性动态本构方程建立
    4.3 本构模型验证
    5 讨论
    6 结论
  • 引用格式
    于洋,江亲财,王泽华,等.冲击荷载作用下冻融红砂岩动力特性及损伤模型研究[J/OL].煤炭学报,1-15[2024-12-27].https://doi.org/10.13225/j.cnki.jccs.2024.0641.
  • 相关文章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