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 作者(Author):马剑英,朱迪

    关键词(KeyWords):散射计, 舰船目标, 方位高分辨, 二维检测, 舰船信息计算

    摘要(Abstract):针对全球海面舰船目标检测的需求,结合宽刈幅与方位高分辨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星载宽刈幅散射计的海面舰船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使用扇形波束旋转扫描散射计,发射宽带线性调频信号,对回波信号进行方位高分辨,海面目标二维检测,得到舰船的多次观测信息。使用方位角、多普勒频率、高分辨距离像等观测数据,计算船长、船速、与卫星运动方向夹角,并对舰船类型进行初步分类识别,实现辅助检测的功能。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对海面舰船的检测,得到有效的舰船信息,具备辅助检测的能力,对未来星载雷达海面舰船目标检测与识别提供了可实现的路径。
  • 作者(Author):尹翠景,封凯,王奇,刘磊

    关键词(KeyWords):城市热岛, 遥感, 石家庄, 影响因素

    摘要(Abstract):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热岛效应成为当今社会热点问题,研究主要集中于热岛强度变化和景观格局影响分析。遥感热岛提取结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影像选择尤为关键。以石家庄地区为例,选取不同季节、相同季节但植被状态不同的Landsat影像以及ASTER夜间影像,分析季节、农田生长状态、昼夜等因素对遥感热岛提取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农田作物生长茂盛、平均温度高的季节,遥感热岛提取效果较好且热岛强度较大;农田作物收获后,土地裸露,为保证遥感热岛有效提取应选择夜间数据。实验结果可为热岛研究过程中遥感数据选择和分析提供参考。
  • 作者(Author):曾子倩,蒋耿明

    关键词(KeyWords):交叉辐射定标, FY-3C MWRI, GMI, 双差异法, 海洋微波辐射传输模型

    摘要(Abstract):精确辐射定标是定量遥感的基础。以搭载在全球降水测量(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GPM)卫星上的微波成像仪(GPM Microwave Imager, GMI)为辐射基准,用双差异(Double Difference, DD)方法对搭载在我国风云三号C星(Fengyun 3C, FY-3C)上的微波成像仪(Microwave Radiation Imager, MWRI)进行在轨交叉辐射定标。首先,将FY-3C MWRI数据、GMI数据和第五版欧洲中尺度天气预报中心再分析(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 Re-Analysis V5, ERA5)数据重采样至1°×1°的全球规则格网空间;其次,根据匹配条件收集晴空海面上的匹配观测点,用海洋微波辐射传输模型分别模拟FY-3C MWRI和GMI各个通道大气顶亮温;然后,根据匹配的观测值和模拟值计算DD值和FY-3C MWRI的理论观测值;最后,确定交叉辐射定标系数,并完成对FY-3C MWRI数据的定标重处理。结果表明:相对于GMI,FY-3C MWRI观测值被低估,特别是低频通道,但随着频率的增大,定标误差逐渐变小。FY-3C MWRI升轨(MWRIA)的定标误差比降轨(MWRID)小1.0~2.0 K。在全球天基交叉辐射定标系统(Global Space-based Inter-Calibration System, GSICS)所定义的标准场景亮温下,对于10V/H、18V/H、23V、36V/H和89V/H共9个通道,MWRIA的辐射定标误差分别为-6.7±0.3 K、-8.7±0.7 K、-2.9±0.7 K、-2.0±0.8 K、-2.4±0.7 K、-4.0±0.8 K、-2.4±1.4 K、-1.3±1.0 K和-0.4±1.8 K;而MWRID的辐射定标误差分别为-7.9±0.7 K、-9.7±0.9 K、-4.3±0.9 K、-3.0±0.8 K、 -3.5±0.9 K、-5.1±0.8 K、-3.0±1.1 K、-2.4±0.6 K和-1.0±2.1 K。
  • 作者(Author):孟春红,郭鹏,赵天杰,杨纲,李西灿,王博,万红

    关键词(KeyWords):遥感, 地表粗糙度, 均方根高度, 自相关长度, 校正

    摘要(Abstract):地表粗糙度反映了地表的微小起伏,是土壤水分微波遥感反演研究中重要的地表参数。以闪电河流域为研究区,首先利用针板法对不同地物下的地表粗糙度进行测量,然后对测量数据进行透视变换、数字化、倾斜校正及周期校正等一系列的处理,计算得到不同地表的粗糙度结果。研究表明:在使用针板法测量地表粗糙度时,为校正不同剖面测量姿态的影响需要进行倾斜校正以减小计算偏差,而对胡萝卜地、花菜地等具有周期性田垄结构的地表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周期校正。通过对获取的闪电河流域典型地物的地表粗糙度进行分析,发现该地区草地的地表粗糙度较小,作物区的地表粗糙度普遍偏大,各类地物的地表粗糙度由小到大分别为草地、花菜地、玉米地、胡萝卜地、土豆(收割)地和土豆(未收)地。最后对地表粗糙度与机载微波辐射、散射观测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在地面单点测量的地表粗糙度与机载尺度的微波辐射散射特性之间不存在明显关系。
  • 作者(Author):闫润州,李利伟,王涛,陈俊奇,赖健,张兵

    关键词(KeyWords):北京2号, 地块, 特征, 聚类

    摘要(Abstract):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技术为大范围判识农用地利用类型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源。农用地类型多样性和复杂性给高效应用高分影像识别农用地类型带来很大挑战。地块矢量的引入可以帮助更好综合利用多元影像特征,进而提高农用地类型判识精度。但是,传统地块特征提取方法将地块视为一个整体,通过对地块内部像元特征平均实现地块特征表达,不能很好适用于地块内部像元光谱具有较强异质性的情况。针对内部光谱异质但具有较强规律的地块,提出一种基于光谱聚类的特征提取方法,将地块内部的光谱聚类特征作为地块的特征之一,对地块进行分类。利用上海崇明区内2个典型样区的BJ-2卫星影像和地面调查数据进行实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①该方法相对利用地块内部所有像元光谱平均的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地块分类精度;②通过引入地块内部光谱聚类特征到传统地块特征组合,可以进一步提升地块分类精度,对菜地和廊道等内部像元光谱混合比例变化较大的类别提升效果最为明显。该方法为复杂地块分类提供了新思路。
  • 关键词(KeyWords):新型晶体管,数字能源,耗电量

    摘要(Abstract):经过多年的创新,研究人员最近联手制造了第一个磁电晶体管。除了抑制任何包含它的微电子设备的能耗外,该设计还可以将存储某些数据所需的晶体管数量减少多达 75%,从而实现更小的设备。它还可以用于微电子钢制存储器,即使在关闭或突然断电之后,也能准确记住用户离开的位置。
  • 作者(Author):王昀琛,黄春林,冯娅娅,顾娟

    关键词(KeyWords):可持续发展目标SDG11.3.1, 城市扩张, 人口增长, 珠三角, 遥感

    摘要(Abstract):量化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 11.3.1“土地消耗率与人口增长率的比率(LCRPGR)”有助于了解城市扩张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为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和人口城镇化调控提供数据支撑,并且对指导决策者制定城市增长计划至关重要。基于土地利用产品、夜间灯光数据和人口普查数据,提取了城市建成区,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测算了珠三角地区1 km×1 km格网尺度人口密度。依据SDG 11.3.1指标元数据中定义和公式,对珠三角地区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可靠评价。结果显示:①1990~2010年珠三角建成区面积扩张4.6倍,城区人口增长3.7倍;②1990~2010年珠三角的LCRPGR值由0.71增长到2.01;城市扩张速度与人口增长速度并非是成比例协调增长关系;③建成区的扩张主要是由耕地和农村居民用地转换而来。综上,自2000年后珠三角地区土地消耗率已经超过人口增长率,城市扩张速度与人口增长速度并非是成比例协调增长关系,二者的差异在增大,应当引起一定注意。
  • 作者(Author):段金亮,张瑞,李奎,庞家泰

    关键词(KeyWords):高光谱影像, 植被覆盖度, 噪声权重矩阵, 多光谱影像, 扩展线性光谱分解

    摘要(Abstract):针对传统的光谱分解算法忽略了影像在不同波段的不同噪声水平,导致分解精度提高受限。为克服这个问题,以高光谱影像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噪声水平估计的扩展线性光谱分解算法(NELMM)。首先,根据高光谱应用中的多元回归理论,估计相邻波段的噪声;其次,从估计噪声中获得噪声权重矩阵;最后,将噪声权重矩阵引入到线性混合像元的框架中,可以减轻不同波段噪声水平的影响。为验证算法精度,利用全约束最小二乘法(FCLS)和协同稀疏分解算法(CLSUnSAL)来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此算法反演TM影像的植被覆盖度来验证其在多光谱影像上的实用性。结果表明:NELMM算法对高光谱影像分解的结果比FCLS和CLSUnSAL好,其噪声权重矩阵很好地平衡了波段间的噪声,使NELMM算法分解影像的精度显著提高;同时,此算法对多光谱影像分解呈现很好的适用性。
  • 作者(Author):安炳琪,罗海滨,丁海勇,张志山,王伟,史潇,柯福阳,王明明

    关键词(KeyWords):SBAS-InSAR, 地表形变, GPS, 西宁市, 滑坡灾害预测

    摘要(Abstract):地表形变引发的地质灾害给自然环境和社会带来了巨大威胁,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以其监测精度高、监测范围大和非接触等优势,成为地表形变监测的重要手段,为预防地质灾害发生、降低灾害损失,实现地表形变有效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SBAS-InSAR技术对青海省西宁市2018年1月7日至11月27日27景Sentinel-1A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西宁市地表平均形变速率分布图。与同期8个西宁南山GPS地面观测点比较,除一个点误差较大外,其余7个点均方根误差都在3 mm以内,证明了SBAS-InSAR监测结果的可靠性。SBAS-InSAR监测结果表明:山体滑坡是西宁市地表形变的主要形式,特别是沿互助北山和G6京藏高速公路一带滑坡运动尤为明显。实验首次获取了西宁市火车站东北滑坡灾害点定量形变数据,为分析该灾害点状况、保障西宁火车站安全运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作者(Author):周天墨,陈鹏飞,陈佳林

    关键词(KeyWords):煤矿安全,时空特征,差异分析,影响因素,百万吨死亡率,地理探测器

    摘要(Abstract):基于2001—2019年分省百万吨死亡率,利用泰尔指数、变异系数和地理探测器等对中国 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空间差异程度及其驱动因素展开定量化研究,为及时获取区域煤矿安全态 势、提升煤矿事故精准预警与防范提供支持。结果显示:① 依据百万吨死亡率可将中国煤矿安 全生产水平分为南方区(川云渝贵湘鄂桂赣粤苏浙闽)、东北区(黑吉辽)、西北区(青新甘)、华 北区(京冀鲁豫皖)和中北区(晋陕蒙宁)5个区域,各区煤矿安全水平依次升高。② 煤矿安全 水平总体差异经历了总体稳定且差异均衡期(2001—2007年)、总体及差异波动上升期(2008— 2015年)、总体稳定但区间差异加大期(2016—2019年)3个发展阶段后仍保持缓慢增长态势, 区内差异开始缩减但区间差异持续扩大。③ 影响五大区安全水平的因素各异,采掘环境对东 北区、西北区和南方区影响大;供需情况和企业管理类指标的变化更易引起东北区、华北区和 中北区安全水平变动;监察执法类指标对中北区以外的各区均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各区百万吨 死亡率对经济环境均产生响应,但指标的影响系数处于中等水平。④ 监察执法、供需情况和经 济环境类指标与其他类别指标普遍具有较强的非线性增强效应,通过调整监察执法类指标更 易对安全水平变动产生效果。
推荐专家
1
推荐企业
1
  • 华洋通信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