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包含着以多种多样的民族形式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巨大理论空间和迫切的实践需要,它要求厘清其普遍原则及其民族表现形式的区别与联系,倡导普遍原则的灵活运用,而不是形成"定于一尊"和"固守教条"的僵化局面。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表现形态,既不同于原版马克思主义,也不同于原版民族文化,而是在特定民族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分店"。"分店"越多,"总店"越能表现其生机、力量和影响。因此,任何一种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都不能自封为马克思主义的"正宗"或"标准模式",而限制、排斥和否认其他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