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菲郑德顺王昕魏丹峰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济源地区中元古界大古石组作为华北克拉通南缘太古宙变质结晶基底之上的第一层碎屑岩沉积盖层,对应于中元古代哥伦比亚超大陆初始裂解阶段,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在野外剖面实测的基础上,结合岩性岩相分析、镜下薄片观察、岩石粒度参数分析等方法对大古石组下段沉积环境及演化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大古石组下段为一套砂岩-砂泥互层-泥岩夹粉砂岩的陆源碎屑沉积,垂向上呈下粗上细的二元结构;粒度概率累积曲线多呈两段式,反映出河流相的典型沉积特征;岩性岩相分析显示砂岩结构和成分成熟度较低,显示出近源堆积的特点;大古石组下段主要形成于裂谷初期的曲流河环境,以河床、堤岸和河漫亚相为主,同时发育了河床滞留沉积、边滩沉积、天然堤沉积和河漫滩沉积微相。济源地区中元古界大古石组下段沉积特征是对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早期伸展裂解过程的响应,大古石组底部曲流河相向顶部湖泊相的发育特征,揭示了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持续强化的裂解过程。该研究结果可为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早期伸展裂解过程提供依据和实证。
中元古界熊耳群大古石组沉积相济源地区华北南缘
0 引 言
1 地质概况及剖面特征
1.1 研究区地质概况
1.2 剖面特征
2 大古石组下段岩性特征分析
2.1 岩性特征
2.2 粒度参数特征
2.3 概率累积曲线特征
3 沉积相分析
3.1 河床亚相
(1)河床滞留沉积微相。
(2)边滩沉积微相。
3.2 堤岸亚相
3.3 河漫亚相
4 沉积环境演化特征
5 结 论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