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视域中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 作者

    李包庚李琳

  • 单位

    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

  • 摘要
    马克思恩格斯深入研究人类文明交往的历史进程,科学回答文明形态的划分依据、文明发展的基本规律、根本动力和未来图景等问题,提出文明发展路径的多样性、世界文明交往与冲突的必然性等观点。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中的引领地位,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将创造丰富的物质文明同发展多样的精神文明相结合,提出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和鲜明中国特色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平等对话、合作共赢、开放包容、绿色发展、共建共享”的新文明理念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以“文明交流、文明互鉴、文明共存”的新发展理念搭建“一带一路”实践平台,以“共善”凝聚“共识”,形成“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世界文明体系,重塑人类文明格局,引领人类文明发展方向,创新人类文明共存方式,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进入全新历史阶段,为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注入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唯物史观视域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原创性贡献与世界意义研究”(项目编号:20&ZD027);
  • 文章目录
    一、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核心要义
    二、人类文明新形态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继承
    三、人类文明新形态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创新性发展
    四、结语
  • 引用格式
    李包庚,李琳.马克思主义文明观视域中的人类文明新形态[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02):1-12.DOI:10.20089/j.cnki.issn.1009-105x.2023.02.001.
  • 相关文章
  • 相关专题
相关问题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