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专题

来源:中国工程科学

水是制约黄河流域保护和发展的核心要素。基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战略导向,以水为主线,研究建立黄河流域保护和发展协同战略体系,对实施黄河国家重大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专题来自于《中国工程科学》2022年第1期,共有研究成果5篇,详情如下:

(1)“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综合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战略体系研究

(2)迟妍妍, 王夏晖, 宝明涛, 等:重大工程引领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一体化治理战略研究

(3)牟雪洁, 张箫, 王夏晖, 等: 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变化评估与保护修复策略研究

(4)胡春宏, 张双虎, 张晓明:新形势下黄河水沙调控策略研究

(5) 张家欣, 邓铭江, 李鹏,等:虚拟水流视角下西北地区农业水资源安全格局与调控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政策规划合集地址:http://www.chinacaj.net/l,16,0.html?filter=1&category=15764

行业视野

高端智库

类别

22个

关键词

25位

专家

5篇

论文

1294IP

点击量

577次

下载量
  • 作者(Author):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综合组

    摘要:水是制约黄河流域保护和发展的核心要素。基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战略导向,以水为主线,研究建立黄河流域保护和发展协同战略体系,对实施黄河国家重大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评估了黄河流域保护治理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关键问题,从流域上中下游区域协同、水生态− 水环境− 水资源− 水安全− 水文化“五水”协同、生态环境治理协同、减污降碳协同、多元政策实施协同等5 个方面,构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战略体系。从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视角出发,研究提出了构建协调联动的政策体系、建立流域保护和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强化市场化治理机制、健全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行动、实施系统性保护治理工程等措施建议。
  • 作者(Author): 迟妍妍, 王夏晖, 宝明涛, 张丽苹, 刘斯洋, 付乐, 许开鹏, 王晶晶

    摘要: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环境敏感脆弱、部分地区局部支流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为此,系统谋划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着重解决突出问题,是黄河流域“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本文分析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面临的主要挑战,从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投入、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据此提出了构建以重大工程为引领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一体化治理战略体系框架。研究认为,应充分考虑上中下游空间差异化,坚持系统设计、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谋划、协同共治,水陆联动、联防联控,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流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重大工程、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重大工程。从解决当前生态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角度出发,本文提出了建立国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重大工程项目库、因地制宜分期分批实施重大工程、开展重大工程实施全过程监管与成效评估、强化重大工程实施的科技创新与支撑等措施建议。
  • 作者(Author): 牟雪洁, 张箫, 王夏晖, 王金南, 饶胜, 黄金, 柴慧霞

    摘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较为敏感且脆弱,长期以来受气候变化以及大规模、高强度的人类开发建设活动影响,流域整体性、系统性生态退化问题突出,生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为有效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本文系统评估了近20 年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在结构、质量方面的现状及变化情况;总结了当前黄河上、中、下游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包括流域生态脆弱且整体性、系统性退化问题突出以及现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在体制与机制、投入力度、实施成效等方面的瓶颈制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策略。研究表明:近20 年来,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结构总体稳定,但部分类型变化明显,城镇显著扩张,森林、草地、湿地等有所增加,荒漠明显减少;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改善,并以中游地区较为显著,但局部仍存在退化情况,尤其以下游地区较为显著。为此,本文建议,应通过系统评估生态工程实施成效、因地制宜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创新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3 个方面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保障区域生态安全。
  • 作者(Author): 胡春宏, 张双虎, 张晓明

    摘要:黄河水沙调控对保障黄河长久安澜至关重要。近几十年来,受自然因素和水土保持等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黄河来水来沙量持续发生变化,水资源量略有减少、来沙量锐减,为此,科学研判未来黄河来水来沙量是制定水沙调控策略最基础、最关键的科学问题。本文分析了1919—2020 年百年尺度下的黄河来水来沙量的演变情况,并预测了未来50 年的黄河来水来沙量;系统总结了目前黄河水沙调控面临的主要问题,即黄河上游河道淤积萎缩、黄河下游滩区治理策略与高质量发展要求不适应、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区域不均衡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水沙条件下的黄河水沙调控策略建议,一是以黄河上游黑山峡河段开发和古贤水利枢纽建设为重点,完善水沙调控体系;二是黄河下游滩区分区治理、改造河道并释放部分滩区,实现滩区防洪运用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三是科学开展黄土高原分区分类水土保持措施,调整黄土高原治理格局,协同推进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
  • 作者(Author): 张家欣, 邓铭江, 李鹏, 李占斌 , 黄会平 , 时鹏 , 冯朝红

    摘要:西北地区在我国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国土安全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当地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受制于稀缺的水资源。本文基于水足迹和虚拟水视角,分析了西北地区2000—2018 年农业生产和贸易特征,以此明确虚拟水流动对当地水资源的影响。研究数据表明,2000—2018 年西北地区农作物生产水足迹呈波动上升趋势;虚拟水流出规模随着水果、棉花输出量的增大而逐渐增加,2018 年水果、棉花的虚拟水输出量为3.212×1011 m3,占到作物生产水足迹总量的69.8 %;黄河流域是西北地区虚拟水的主要流入区,“奇策线”西北部是西北地区虚拟水的主要流出区。鉴于西北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而水果、棉花种植更多用于贸易以期带动经济的现状,优化作物种植和虚拟水贸易结构并与跨流域调水相结合,是实现实体水– 虚拟水循环调控、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区域水安全的关键措施。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