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贵州煤层气开发与瓦斯治理技术专题

来源:《煤炭科学技术》2016年第2期

贵州煤层气开发与瓦斯治理技术专题,发表于《煤炭科学技术》2016年第2期,共17篇论文。

行业视野

煤层气

类别

61个

关键词

49位

专家

17篇

论文

16162IP

点击量

14237次

下载量
  • 作者(Author): 高为, 易同生

    摘要:通过采集黔西松河井田1口典型钻孔的8件煤样,借助压汞试验和试井渗透率数据,研究了多煤层发育条件下的煤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孔隙体积分形特征,探索了孔隙结构参数与渗透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煤储层微孔、小孔、中孔和大孔占总孔容的平均比例分别为30%、36%、17%和17%,孔径配置合理,各孔径段孔隙连通性较好,孔容在0.020 8~0.037 2 cm3/g,孔隙度在3.35%~5.16%;孔隙参数垂向发育差异大,1号煤和24号煤具备单层独立开发的孔隙条件;各煤层孔隙体积分形下限存在差异,分形下限与试井渗透率呈很好的负相关性,孔容和孔隙度与试井渗透率有一定的正相关性。
    免费下载
    煤炭科学技术
    2016年第02期
    777
    756
  • 作者(Author): 侯丁根, 周效志

    摘要:为了评价黔西松河井田煤层气资源的开发潜力,依托松河井田煤层气勘查开发示范工程,探讨了井田煤层气赋存及成藏特征,采用类比法、等温吸附法及数值模拟法综合研究了煤层气资源可采性。研究结果表明:松河井田煤层气资源主要赋存于龙潭煤系多个低渗薄至中厚煤层群中,煤系地温梯度为3.0~5.5℃/hm,储层压力系数为1.08~1.40,含气量为6.46~20.99 m3/t,含气饱和度大于70%,煤储层具有高温、超压、高含气量、含气高-过饱和的特征,有利于煤层气的地面开发。采用类比法、等温吸附曲线法及数值模拟法得出的可采系数分别为:40%~53%、64.4%~69.9%及43.6%~44.3%,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煤层气可采系数为45%~50%,表现出较好的煤层气可采性特点。
    免费下载
    煤炭科学技术
    2016年第02期
    631
    703
  • 作者(Author): 敖显书, 曹丽文, 贾金龙, 刘伟

    摘要:针对黔西地区煤层气资源开发潜力及难度存在较大差异的特征,探索煤层气合层排采的最优层段。依托松河井田煤层气勘查开发示范工程实测资料,分析了井田煤储层发育及煤层气成藏特征,探讨了黔西煤层群发育区煤层气合层开发层段优选的原则、参数及方法,并据此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优选出松河井田最优开发层段。研究表明:井田煤层气资源主要赋存于龙潭组煤系多个低渗薄至中厚煤层群中,煤系地温梯度表现为明显正异常,储层压力偏高,煤层含气量整体较高且含气饱和度高,具备良好的煤层气开发条件。综合分析认为,龙潭组9—12号煤组、13—16号煤组为井田煤层气合层开发的2个最有利层段。
    免费下载
    煤炭科学技术
    2016年第02期
    804
    706
  • 作者(Author): 罗开艳, 金军, 赵凌云, 周效志

    摘要:基于贵州松河井田薄-中厚煤层群普遍发育的特点,以可采煤层为主要目标,依据沉积环境、储层特性、煤层间距等因素,将龙潭组主要煤层划分为5个煤组。结合我国北方有关合层排采的经验和松河井田的煤层气地质特征,分析出该区煤层气合层排采的主控因素包括2个方面:一是储层能量,具体参数为压力梯度、含气饱和度和临储比;二是储层导流能力,具体参数包括原始渗透率、煤体结构;根据松河井田储层测试及煤层气生产试验数据,分析得出第1煤组和第2煤组是合层排采的最优组合;第4煤组不适合与其他煤组进行合层排采;第3煤组、第5煤组均不适合与第1煤组及第2煤组进行合层排采,但第3煤组可以与第5煤组合层排采。
    免费下载
    煤炭科学技术
    2016年第02期
    532
    681
  • 作者(Author): 侯登才, 周效志, 黄华州

    摘要:为了制定与土城区块煤层气合采井相适配的排采制度,基于土城区块煤层气地面抽采示范工程,结合合层排采理论与COMET3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区块内煤层气地质条件及生产井排采曲线特征,划分了煤层气合采井产出的5个阶段,探讨了合层排采工艺优化措施。结果表明:初期排水阶段应严格控制排水速率,保持液面高度大于450 m、流压高于4.5 MPa;憋压阶段注意控制憋压幅度,在预留一定液面高度基础上憋压;控压产气阶段重点控制流压降低速率,模拟结果显示流压日降幅控制在0.010~0.015 MPa/d排采效果最佳;控压稳产阶段动液面在第1层段停留时间不宜过长,可在0.5 MPa套压下主动缓慢暴露上部产层;产气衰减阶段需维持第3压裂段流压稳定,模拟结果显示0.7MPa作为稳压值将更有利于产气。
    免费下载
    煤炭科学技术
    2016年第02期
    1056
    929
  • 作者(Author): 董洪凯

    摘要:为了提高矿井瓦斯抽采、防突达标评价的准确性,构建了多因素指标综合评价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评价单元的划分、抽采基础条件分析、抽采钻孔竣工质量评价、残余瓦斯含量评价、瓦斯动力现象评价等。通过在贵州中岭煤矿12033工作面应用构建的综合评价体系,评价后钻孔控制范围内无明显空白带;钻孔均匀度间距分别为1.63、1.82 m,小于规定值2 m;残余瓦斯含量降到8 m3/t以下;工作面抽采率达到71.8%,大于规定值40%;有效避免了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实现了抽采、防突达标评价工作的规范化和精细化,为贵州省高突矿井预防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提供了示范,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免费下载
    煤炭科学技术
    2016年第02期
    1115
    729
  • 作者(Author): 张书金, 衡献伟, 李青松, 张鹏翔

    摘要:为了验证贵州煤矿区目前所采用的局部突出危险性各预测预报指标的敏感性,在对区内典型突出矿井调研基础上,利用三率法和指标与突出危险性相关性分析2种方法,对贵州突出矿区预测预报指标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煤矿区目前所采用的预测预报指标中,以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最为敏感,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次之,钻屑量和钻屑温差敏感性最差。钻屑瓦斯解吸指标中,安顺、黔西南和六盘水地区K1整体情况更为敏感,毕节和遵义地区Δh2相对更为敏感。由于钻屑瓦斯解吸指标不能反映地应力因素,钻屑量敏感性差,建议贵州煤矿区采用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配合钻屑瓦斯解吸指标进行局部突出危险性预测预报。
    免费下载
    煤炭科学技术
    2016年第02期
    1065
    668
  • 作者(Author): 马曙, 康付如, 韩真理, 周炳秋

    摘要:针对煤层预抽后的残余瓦斯含量测定难度大且不能动态预测的问题,通过对影响残余瓦斯含量分布的瓦斯储量分布、预抽方法与布孔参数、煤层与煤质特征、井下生产活动等因素的分析,提出通过划分预测单元、确定预测指标、建立预测模型和绘制残余瓦斯含量分布动态预测图来实现残余瓦斯含量分布动态预测的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建立了金佳矿11223工作面残余瓦斯含量动态预测模型,经井下实测数据验证:最大绝对误差0.86 m3/t,最大相对误差18.08%,最后利用Surfer工具绘制出11223工作面的残余瓦斯含量分布动态预测图,实现了动态预测。
    免费下载
    煤炭科学技术
    2016年第02期
    1083
    729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