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CO2,无烟煤,力学特性,劣化机制,微观结构"/>
  • 论文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超临界CO2对无烟煤力学强度劣化机制及其微观结构演变特征
  • 119
  • 作者

    贾毅超杨栋黄旭东孙丁伟何立国

  • 单位

    太原理工大学原位改性采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摘要
    为揭示深部煤层注入CO2过程中,超临界CO2对无烟煤力学强度与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以无烟煤为研究对象,对两种恒定温度(40℃、60℃)条件下超临界CO2对煤体劣化特性进行探究,利用自主研制的超临界CO2浸泡设备搭配煤体单轴加载装置对其力学强度进行初步测定,借助CT扫描系统表征孔裂隙等结构,通过分析不同浸泡天数(0d、1d、3d、5d、7d)对孔、裂隙的物化效应,揭示超临界CO2浸泡后无烟煤宏观强度损失与微观结构演变的内在联系试验。结果表明:超临界CO2对无烟煤宏观强度的劣化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伴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劣化效应逐渐减弱,逐渐趋于某一定值,其劣化主要时期为浸泡0~5d内,同时破坏模式改变,破坏颗粒的平均尺寸逐渐增大。同比恒温60℃,恒温40℃状态下的超临界CO2对煤体劣化作用较为明显;借助CT 扫描系统发现,经超临界CO2浸泡后白色矿物质消失,“溶蚀孔洞”逐渐扩大,新生孔裂纹不断发育,裂隙开度增加。煤样内部孔裂隙在0~5d内迅速发育成较为连续的孔隙团,此后内部孔裂隙缓慢发育,逐渐趋于稳定;超临界CO2侵入煤体内部,其通过萃取煤基质中的有机物与溶蚀碳酸盐矿物组分,形成“溶蚀孔洞”,破坏晶体结构,导致内部孔隙团逐渐发育。伴随着比表面积的增大,煤体吸附能力增加,其“溶胀效应”进一步增加孔裂隙发育,最终导致宏观力学强度的改变;由宏观强度损失数学模型分析得到,煤体经过超临界CO2浸泡后,强度包络线向右偏移,摩尔应力圆向左偏移,内摩擦角与内聚力均变小,最终导致煤体宏观强度的损失。
  • 关键词

    超临界CO2" data-show="keyboard">2"name="keyword">超临界CO2无烟煤力学特性劣化机制微观结构

  • 文章目录
    0 引言
    2浸泡实验设置'>1 超临界CO2浸泡实验设置
    1.1样品制备
    1.2实验方法
    2浸泡后单轴压缩实验结果与分析'>2 超临界CO2浸泡后单轴压缩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应力-应变曲线
    2.2 宏观力学参数变化
    2.2.1 峰值强度
    2.2.2 弹性模量
    2.3 宏观破坏特征与碎屑统计
    2.3.1 破坏特征
    2.3.2 碎屑尺寸分布
    2浸泡后煤裂隙扩展及损伤劣化规律分析'>3 超临界CO2浸泡后煤裂隙扩展及损伤劣化规律分析
    3.1 基于CT灰度图分析孔裂隙变化情况
    3.2 基于数字岩心分析试件内部孔裂隙变化
    2劣化机制'>4 煤体的超临界CO2劣化机制
    2对煤体微观组分的改造作用'>4.1超临界CO2对煤体微观组分的改造作用
    4.2宏观力学强度损失机制
    4.3 工程启示
    5 结论
相关问题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