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专栏(论文版)

来源:中煤知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煤炭行业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国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特设立“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专栏”。本专栏旨在集中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对煤炭行业发展的关心与指导,及时传达总书记的最新指示和批示内容,为煤炭行业从业者提供权威、准确、全面的政策导向和行动指南。

专栏将紧密围绕煤炭行业的中心工作,聚焦安全生产、绿色发展、科技创新、深化改革等关键领域,系统梳理和呈现总书记的重要观点和具体要求。通过专栏,广大煤炭行业从业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总书记的战略思考,明确行业发展方向,凝聚共识,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本专栏还将注重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及时反映煤炭行业在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过程中取得的进展和成效,为行业内外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

我们坚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专栏”将成为煤炭行业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阵地,为推动煤炭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欢迎广大煤炭行业从业者积极关注、踊跃参与,共同推动煤炭行业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行业视野

社会科学

类别

924个

关键词

661位

专家

482篇

论文

108838IP

点击量

54575次

下载量
  • 作者(Author): 骆郁廷, 轩宣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心血,是一个自强不息、接力奋斗的历史过程。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事业始于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化的伟大开拓,兴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探索,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现代化的全面推进。回顾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脉络,总结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成就,展望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前景,对于新时代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夺取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胜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02期
    133
  • 作者(Author): 陈晓倩, 朱玉彬, 夏娟

    摘要:借助UAM Corpus Tool,自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中英双语平行语料库,基于评价系统理论框架,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研究方法,探讨政治文献翻译中评价意义的重构对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构建与传播的影响。研究发现:虽然译文评价资源的使用在数量上和类型上与原文不完全一致,尤其是级差资源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整体的评价意义构建过程中,译文与原文的态度意义和介入意义基本保持一致,即译者在努力维持原文评价意义的基础上,兼顾目的语语言特征,适当增减和调整了原文中的评价资源。译文评价意义的重构不仅有助于译文读者接受原文的价值判断和情感态度,提升译文效果,更能助力中国共产党良好国际形象的构建与传播。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02期
    94
  • 作者(Author): 尹茵, 张勇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战略命题,这一命题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把民族团结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逻辑前提的总结和升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中华民族来说应具备两个基本态势: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共同实践和共同享有的复兴,亦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团结奋斗、凝聚合力的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这一历史进程既是一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生活世界图景的展现,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张力释放,也就是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构成的现实生活世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实践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前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以政治共同性为核心的“国家-国民-法律”共同体,是以文化共同性为核心的“文明-文化-精神”共同体,是以利益共同性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安全”共同体。时代融涵性、问题指向性、理论创新性、现实建构性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的时代特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新时代作出的原创性论断,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位的文化认知,确立以“人”为主体的文化条件,捍卫能够满足“绝大多数人”利益需要的文化生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其客观的历史演绎基础和条件,有其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这其中,红色文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重大意义和价值,处处展现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战天斗地大无畏的共产主义世界观、一切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事业追求的价值观。这“三观”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五观”即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提供了具体的考量标准和评价尺度。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02期
    185
  • 作者(Author): 焦金波, 许佳, 徐闻浓, 尹茵, 马静楠, 李娟, 张倩, 李雪阳, 张勇, 王兴旺, 张景奇, 杨毅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战略命题,这一命题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把民族团结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逻辑前提的总结和升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中华民族来说应具备两个基本态势: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共同实践和共同享有的复兴,亦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团结奋斗、凝聚合力的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这一历史进程既是一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生活世界图景的展现,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张力释放,也就是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构成的现实生活世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实践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前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以政治共同性为核心的“国家-国民-法律”共同体,是以文化共同性为核心的“文明-文化-精神”共同体,是以利益共同性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安全”共同体。时代融涵性、问题指向性、理论创新性、现实建构性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的时代特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新时代作出的原创性论断,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位的文化认知,确立以“人”为主体的文化条件,捍卫能够满足“绝大多数人”利益需要的文化生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其客观的历史演绎基础和条件,有其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这其中,红色文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重大意义和价值,处处展现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战天斗地大无畏的共产主义世界观、一切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事业追求的价值观。这“三观”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五观”即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提供了具体的考量标准和评价尺度。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02期
    220
  • 作者(Author): 刘友金, 刘天琦

    摘要:区域协调发展是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建设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系统解题方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区域协调发展之路,为世界其他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范式。本研究在系统分析党的十八大之前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演变历程的基础上,探寻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进路,揭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逻辑,并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和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变革的走向,展望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未来趋势。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01期
    91
  • 作者(Author): 肖贵清, 冯梦麒

    摘要:“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开篇就对全党在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这一重要时刻提出的谆谆告诫,与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庄严宣誓,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和实践意义。“三个务必”从根本动力源泉、优良传统作风、独有精神品格三个层面建构了完成新时代新征程使命任务的基本遵循,并统一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之中。新时代新征程牢记“三个务必”,要求全党加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深入开展作风教育,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认清形势,准备经受各种风险考验。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01期
    151
  • 作者(Author): 谭羚雁, 李艺博, 李梓铭

    摘要:立德树人是检验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课程思政建设已成为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下的教育改革前沿。新时代政治伦理教育的开展不仅契合课程思政德性教育与政治教育的双向目标导向,而且也是体现公安院校特殊政治属性的课程思政建设新思路。公安院校政治伦理教育在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与西方政治思想中的“公共人”精神基础上,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重点突出公安机关与公安工作的新时代政治伦理内涵。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公安院校新时代政治伦理教育需充分发挥思政课的政治引领与价值引领作用,分门别类构建政治伦理教育教学体系,并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努力锻造公安院校师生的政治伦理素养。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01期
    64
  • 作者(Author): 李伟

    摘要: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承担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重大使命。意识形态工作要做好,必须把握好时、度、效,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内容创新四个着力点,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谈文艺、讲故事能够拉近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是对外宣传的有效方式;互联网、高校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必须站稳守好,严格管理;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意识形态制度体系,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履职能力;要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强大人才支撑。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意识形态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01期
    132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