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矿区污染与治理”专题(《煤炭学报》)

来源:煤炭学报

专题整理于2021年5月,为2018—2021年《煤炭学报》刊登的“矿区污染与治理”主题论文。

行业视野

环境保护

类别

54个

关键词

57位

专家

12篇

论文

10871IP

点击量

4120次

下载量
  • 作者(Author): 佘臣杰, 唐婕琳, 何环, 张朦, 童丽, 唐俊, 陶秀祥

    摘要:为了研究硫酸盐还原菌和稻壳联合生物反应器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作用及机理。 利用实 验室前期分离鉴定的硫酸盐还原菌 Desulfuromonas alkenivorans S-7 联合填充稻壳柱式生物反应器 处理人工合成酸性重金属(Fe3+ ,Mn2+ ,Cr6+ )废水。 比较了废水处理过程中理化特性(pH,Eh ,Ec)及 3 种重金属离子变化规律,并利用 FT-IR 光谱仪分析了微生物和稻壳联合处理作用下重金属离子 去除特性。 研究结果表明:S-7 能够明显提高酸性废水的 pH,20 d 后 pH 最终稳定在 6.20 左右,也 能使反应体系维持在较高的还原环境并降低体系的电导率。 S-7 菌株对 3 种代表性离子都有一定 的处理效果,对 Fe,Mn,Cr 三种金属离子的去除效率分别为 Fe>Mn>Cr。 反应器处理前期废水中离 子的去除速率较快,后期由于离子共存对废水处理的影响使废水中金属离子浓度趋于平衡,出现动 态制约平衡,S-7 菌株对 3 种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机制可能存在差异。 处理后期由于 Cr6+浓度上升 明显,增大了 SRB 反应器中的重金属含量,明显影响 SRB 反应器的稳定性能;稻壳填充对 S-7 菌 株生长能够稳定维持 SRB 反应器的厌氧环境,并且稻壳对金属离子去除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物理吸 附作用。 FT-IR 分析表明:S-7 菌体处理废水时会吸附 Fe,Mn,Cr 离子,其中羟基、胺基、酰胺基及 羧基是发生吸附作用重要的官能团;稻壳在处理重金属废水前后,稻壳的 Si—O—Si 和羰基在处理 重金属废水中可能发挥了作用。
    免费下载
    煤炭学报
    2019年第09期
    965
    259
  • 作者(Author): 李芳, 李新举

    摘要:为了研究煤矿对周边农田耕层土壤造成的重金属污染影响,以鲁西南地区某煤矿为研究对象,采集周边104个农田耕层土壤样品,利用ICP-MS测定重金属(Cr,Ni,Cu,Cd,Zn,Pb)元素含量。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与地累积指数法,结合GIS技术,分析6种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评价污染程度。研究表明,6种重金属元素在矸石山、工业广场、煤运中转站、运输线路等周边区域都有明显积累,空间分布特征各异,仅有Cu,Ni元素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总体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较轻,Cr元素无污染,Cu,Zn,Pb元素较为安全,Ni元素存在小范围轻度污染区域,Cd元素存在轻度污染区域与小范围中度污染区域。
    煤炭学报
    2018年第07期
    879
  • 作者(Author): 张治国, 胡友彪, 郑永红, 陈孝杨

    摘要:以潘一矿煤矸石山和周边复垦土壤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煤矸石堆存过程中对周边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并模拟雨水酸度进行煤矸石风化物静态浸泡实验,分析研究影响煤矸石风化物盐分溶解释放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复垦区土壤的盐分含量均值略高于土壤背景值,水平分布上在煤矸石山周边4 m范围内,土壤的盐分含量受煤矸石山淋溶运移等作用的影响较大,且距离煤矸石山脚处1和2 m处土壤盐分呈轻度盐渍化水平。土壤盐分含量垂直分布特征上,土壤盐分含量均值在垂直方向上呈V字型分布,不同深度土壤的盐分含量均值略高于土壤背景值。研究区土壤盐分组成中阳离子主要为K++Na+,阴离子主要为HCO-3,土壤盐分组成特征以NaHCO3为主,不同深度之间同一盐基离子含量显著性差异不大。煤矸石风化物静态浸泡实验表明,粒度越小,TDS的溶解释放速率越快,浸泡液中盐分含量值越大;不同固液比浸泡液中TDS值变化幅度比较大,呈现出TDS1∶5>TDS1∶3>TDS1∶15>TDS1∶10的变化规律;在不同酸度浸泡下,煤矸石风化物呈现出TDS5.6>TDS6.8>TDS6.0>TDS6.4的变化规律;随着浸泡液温度的逐渐升高,煤矸石风化物粒径越小受温度影响越大。最后,探讨了盐渍化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和防控措施。
    免费下载
    煤炭学报
    2018年第04期
    791
    258
  • 作者(Author): 赵丽, 孙艳芳, 杨志斌, 王世东, 杨建, 孙超, 田云飞

    摘要:煤矸石去除矿井水中污染物的有效性对于评价目前煤矿区实施的地下水库技术及实现矿井水的高效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公司补连塔煤矿取得的煤矸石为水处理剂、取得的矿井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柱实验研究室温条件下煤矸石对矿井水中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6.44个孔隙体积数(PV数)的矿井水的淋滤实验过程中,煤矸石对矿井水中DOC的去除能力可达到64%,这与煤矸石中高岭石、白云母、伊利石和绿泥石等铝硅酸盐矿物对有机物的吸附、降解作用有关,但其对矿井水中芳香族化合物的阻滞及去除能力小。实验过程中煤矸石对氨氮的去除效率逐渐下降但仍能达到81%,因此研究用煤矸石对矿井水中氨氮有着较高的去除能力,这主要是由于煤矸石中含有的伊利石及高岭石均具有一定的阳离子交换容量而对氨氮起到吸附作用。试验中后期,流出液p H值高于了原水值,这与氨氮的水解作用有关,出水ORP显著下降,这说明在模拟的水-岩系统中还原环境不断增强,有机物的降解作用得到增强。
    免费下载
    煤炭学报
    2018年第01期
    923
    306
推荐专家
1
推荐企业
1
  • 煤炭人网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