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70周年院庆”特刊

来源:洁净煤技术

专题来自于《洁净煤技术》2022年第10期。

行业视野

煤化工

类别

82个

关键词

84位

专家

17篇

论文

13002IP

点击量

6710次

下载量
  • 作者(Author): 俞泽涛, 曾光华, 周雅彬, 谭鹏, 张成

    摘要:多孔碳在CO2吸附方面展现出优异性能,是CO2捕集与封存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以3种典型中药固废——板蓝根渣、甘草渣和大血藤渣为例,探究中药固废掺氮水热碳化-化学活化两步法制备多孔碳及其CO2吸附性能。水热法可省略对中药固废预先干燥的环节,适应中药固废高含水率的特点;化学活化法采用KOH作为活化剂,在高温(试验温度为600、700和800 ℃)下进行活化;制备工艺采用尿素为表面改性剂,将氮掺杂在多孔碳表面以提高吸附性能。采用元素分析和XPS对水热碳和多孔碳进行测试,探究氮在多孔碳表面的掺杂情况,结果表明N已成功掺杂到多孔碳表面,且掺氮多孔碳在相同制备条件下表现出更丰富的孔隙结构和更优异的吸附性能,含氮官能团对多孔碳的吸附性能有积极作用;为比较不同活化温度下制备的多孔碳吸附性能的差异,对其吸附CO2能力进行研究,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拟合CO2吸附等温线,结果发现3种试验温度下,600 ℃活化的多孔碳CO2吸附性能最佳,这是由于高温活化导致氮流失对吸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3种原料制得的多孔碳比表面积最大分别为2 516、2 518和1 996 m2/g,孔隙结构丰富;在600 ℃活化温度下,3种原料制备的多孔碳均表现出良好的CO2吸附能力,其吸附容量分别为6.70、6.52和6.43 mmol/g,这表明对于不同种类的中药渣采用水热同步掺氮和化学活化均可获得良好的CO2吸附能力,但原材料对CO2/N2选择性仍有较大影响。
    免费下载
    洁净煤技术
    2022年第10期
    536
    296
推荐专家
1
推荐企业
1
  • 中国煤炭科工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