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 作者(Author):李佩杰,陆镛,白晓清,韦化

    关键词(KeyWords):动态经济调度,分散式优化,交替方向乘子法,凸 优化,消息传递

    摘要(Abstract):跟踪凸优化理论最新进展,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提出一种动态经济调度问题的分散式优化方法,以解决集中式优化调度在智能电网下面临的诸多困难。借鉴 IEC 61970  标准中 CIM 建模思路,将电网模型解耦为设备、端子和连通点模型,使传统的网络模型转换为一个分散式的电气模型。在算法上,通过每次迭代中邻近设备间少量的消息传递,实现各设备子优化问题的并行求解。所提方法无需全局协调和同步迭代,呈现即插即用和自愈的特性;所建子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和约束均为凸,保证了算法的收敛性。几个系统的计算表明,所提方法具有极高的计算效率和良好的收敛性,是适应未来电网发展的新思路。 
  • 作者(Author):赵敏 ,沈沉 ,刘锋 ,黄秀琼

    关键词(KeyWords):微电网,多微电网,博弈论,电力交易,分布式发电

    摘要(Abstract):提出了采用非合作博弈研究多微电网交易模式的一般模型及分析方法。将配电网对微电网之间交易的影响以征收服务费用的方式加以考虑,在给定的交易规则下建立了非合作博弈模型;证明了该博弈存在纳什均衡,并提出了相应的求解流程。以 3 个微电网构成的多微电网系统为例进行算例分析,解释了纳什均衡的物理意义;研究了各参数对纳什均衡点的影响,得出了微电网之间发生交易的条件及影响因素。文中提出的模型和结论均具有一定普适性,可定量分析配电网、政府的各类调控手段对微电网之间交易的影响,为预测多微电网系统的发展方向并提出管理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 作者(Author):陈志宝,丁杰,周海,程序,朱想

    关键词(KeyWords):地基云图,人工神经网络,光伏功率预测,超短期

    摘要(Abstract):伏功率由于受到诸多局地随机突变因素的影响,其超短期预测面临很大挑战。云是引起地表辐射随机变化,进而引起光伏出力随机变化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在光伏功率预测建模中亟需将云这一因子进行量化和建模。首先,基于全天空云图,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取与辐射相关的图像特征;然后,将大气层外辐射、大气质量、图像亮度和云量作为输入因子,将地表辐射作为输出,建立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最后,根据光电转换模型最终实现光伏功率超短期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计及地基云图信息的光伏功率超短期预测模型,效果明显优于无图像信息的模型,为光伏电站超短期功率精确预测提供了重要的方法。 
  • 作者(Author):郑超,林俊杰,赵健,盛灿辉,高峰

    关键词(KeyWords):光伏发电, 低压保护, 暂态功率特性, 并网系统, 汇集线路, 拉停线路, 无序脱网

    摘要(Abstract):规 模 化 光 伏 发 电 是 可 再 生 能 源 利 用 的 重 要 形 式 之 一 。由 并 联 运 行 的 光 伏 发 电 单 元 及 长 距 离 汇 集 线 路 组 成 的 规 模化 光 伏 发 电 系 统 ,其 暂 态 功 率 特 性 将 会 显 著 影 响 电 网 受 扰 行为 和 光 伏 并 网 安 全 。 该 文 建 立 光 伏 发 电 单 元 暂 态 仿 真 模 型 ,并 在 PS D - B P A 电 力 系 统 分 析 软 件 中 开 发 完 善 了 仿 真 功 能 。在 此 基 础 上 ,指 出 交 流 电 压 受 扰 跌 落 时 ,光 伏 发 电 单 元 具 有低 电 压 大 电 流 的 运 行 特 征 ,揭 示 了 长 距 离 汇 集 线 路 呈 现 出 暂态 无 功 负 荷 特 性 的 机 理 ,并 评 估 了 影 响 因 素 。基 于 此 ,提 出改 善 汇 集 线 暂 态 无 功 特 性 的 技 术 措 施 。针 对 大 容 量 光 伏 接 入的 青 海 海 西 电 网 ,验 证 了 差 异 化 整 定 低 压 保 护 参 数 或 主 动 拉停 少 量 汇 集 线 路 2 种 控 制 措 施 对 降 低 大 规 模 光 伏 低 电 压 无序 脱 网 威 胁 的 有 效 性 。
  • 作者(Author):刘芳 ,潘毅 ,杨军峰 ,周劼英 ,周京阳 ,朱泽磊 ,李强

    关键词(KeyWords):机组组合,多源联合优化,风电,抽水蓄能,置信 区间

    摘要(Abstract):大规模间歇式能源出力的不确定性给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提出新的挑战,研究间歇式能源接入下的多源联合优化机组组合模型对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促进间歇式能源的消纳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风电不确定性及抽水蓄能运行机理分析,采用置信区间法进行风电不确定性建模,并提出新的系统调节能力约束,从而建立了考虑风电不确定性影响及抽蓄水头变化影响的联合优化机组组合模型。采用 6 节点系统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研究了抽蓄容量及置信区间选择对 发电成本、机组组合及其可靠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风电、火电装机不变的情况下,要保证机组组合的可靠性达 99%以上,抽蓄发电装机占比分别为 5.6%和 10.5%时,与无抽蓄时相比可以分别减少 16 和 17 个开机时段,发电成本可以分别降低 4.6%和 6.8%。通过算例的论证,表明该机组组合模型能够实现多元能源的协调优化和给定置信区间内的风电的有效消纳。 
  • 作者(Author):陈胜 ,卫志农 ,孙国强 ,王丹 ,孙永辉 ,臧海祥 ,朱瑛

    关键词(KeyWords):概率能量流,综合能源系统,电力系统,天然气系统,不确定性,蒙特卡罗模拟

    摘要(Abstract):由电力系统(electric power systems,EPS)、天然气系统(natural-gas systems,NGS)之间的耦合与互联构成的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s,IES),对于构建经济、环保、高效的能源系统至关重要。同时,由于 IES 中大量的不确定因素,有必要将不确定建模技术应用于 IES 分析。该文将广泛应用于 EPS 的概率潮流的概念推广到 IES 的概率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7052,51407125,51507052,51507050)。Project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51277052, 51407125, 51507052, 51507050). 能量流分析中,计及了 EPS、NGS 之间 3 方面的耦合:1)燃气轮机组;2)电力驱动加压站;3)能源集线器。在IES 稳态能量流的基础上,考虑了电、气、热负荷以及风电场出力的不确定性,并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法求解 IES 概率能量流。算例分析表明,NGS(或 EPS)中不确定性因素会对EPS(或 NGS)的概率能量流产生影响;同时 NGS 能量流方程线性化精度明显低于 EPS。
  • 作者(Author):程春田 ,励刚 ,程雄 ,申建建 ,陆建宇

    关键词(KeyWords):特高压直流,大电网,水电,调峰,西电东送

    摘要(Abstract):随着金沙江、雅砻江、澜沧江流域溪洛渡、向家坝、糯扎渡、锦屏等巨型水电站陆续全部竣工和集中并网发电,中国水电输送规模急剧扩大,大规模水电输送直接影响到中国电力资源大范围合理配置,其消纳和对受电端电网的调峰矛盾凸显。然而,由于送端电网水电调节性能弱和消纳能力有限,中国现行的按照电站自身的运行要求或者送端电网的电力盈余安排输送计划的方式,极易出现“直线”或者“反调峰”水电输送计划,加重了受电端电网调峰压力,不利于水电大规模消纳和发挥其优质的调峰作用。如何根据送受端电网负荷特性差异,发挥跨流域梯级水电站群相互补偿作用,利用不同电源特性以最大程度消纳水电和发挥水电的调峰作用,需要研究水电大规模输送的网网协调、网省协调、厂网协调优化调度方法、补偿机制、调峰阀值和协调策略等。上述问题是中国现阶段特高压直流水电大规模输送核心所在,其研究将能够更加合理配置中国电力资源,缓解受电端电网调峰压力,改善长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电源结构,减轻这些地区的雾霾压力,切实保障中国电网安全、经济、环保、可靠运行。
  • 关键词(KeyWords):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毛发,昆士兰理工大学,碳纳米

    摘要(Abstract):这项技术的关键在于头发富含碳和氮,而这两种物质在设计发光粒子时是很有价值的特性。科学家们在240℃(464℉)的温度下焚烧头发,将其分解,使其分子结构中包含碳和氮。
  • 作者(Author):马振东,方俊杰,刘小权

    关键词(KeyWords):新生代上地幔铅同位素场,斑岩型铜矿,铜镍硫化物,物质来源

    摘要(Abstract):区域成矿带铅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是区域地球化学分区、示踪成岩成矿物质来源、阐明矿床成因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中国特有的大地构造背景为基础,以新生代上地幔铅同位素组成的地球化学场为依据,示踪了中国大型、超大型斑岩型铜矿床及铜镍硫化物型矿床的成岩成矿物质来源。结果显示:①斑岩型铜矿床及铜镍硫化物型矿床成矿母岩继承了所属陆块的上地幔铅同位素组成特征;②两类矿床的含矿岩体和矿石矿物铅同位素组成十分一致,示踪两者同源;壳熔花岗岩和围岩地层的铅同位素组成与矿石铅同位素组成迥异;③位于各陆块的斑岩型铜矿床及铜镍硫化物型矿床的成矿母岩和矿石铅同位素组成除继承了各陆块上地幔不同的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外,还示踪了壳幔层圈间耦合性的“块体效应”,同时,上地幔铅同位素组成可能还具“延迟效应”。
  • 作者(Author):熊盛青 ,杨海,丁燕云,李占奎

    关键词(KeyWords):航磁,大地构造,构造单元划分,中国,磁性基底深度

    摘要(Abstract):本文以我国截止到2011年基本覆盖陆域及部分海域的航磁数据编制的全国航磁系列图为基础,以航磁反映的区域磁场和磁性基底起伏特征为依据,汲取主流大地构造观的划分理念,以板块构造理论及大陆动力学思想为指导,以磁场反映的构造特征为切入点,结合重力、遥感、地质资料对中国陆域构造单元进行划分。大地构造单元划分4 个级别:一级构造单元为陆块区和造山系,共划分出 8 个;二级构造单元为陆块、弧盆系和地块,共划分出 32 个;三级构造单元为盆地、坳陷带(区)和隆起带(区),共划分出85个;四级构造单元为隆起和坳陷,共划分出332个。本划分方案旨在为油气地质构造背景研究及油气勘探提供一份地球物理资料。文中重点讨论了一、二级构造单元界线厘定的磁场依据及与前人划分存在的不同之处,而三、四级构造单元完全依据磁场及磁性基底起伏情况进行划分,并在盆地和坳陷区给出了深度信息,这为油气勘探者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同时,借助丰富的航磁信息提示出一些地质构造方面难解现象,供同行专家参考与讨论。
推荐专家
1
推荐企业
1
  • 神州机械注册资金1亿元,形成了以干法选煤新工艺、新装备研发、选煤工程设计和咨询、选...

    神州机械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