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客 您好
  •  | 
  • 注册
  •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深部富游离气煤储层动态供气机理与理论生产模式
  • 35
  • 作者

    陈世达 张泰源 汤达祯 许浩

  • 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国家煤层气工程中心煤储层物性实验室

  • 摘要
    【目的和方法】吸附气、游离气产出过程及其产出效率的动态配分机制是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基于探井取心测试化验数据,系统分析了深部煤层气资源的理论可动性,结合数学/数值模型构建、甲烷碳同位素监测和排采曲线解剖,揭示了排采诱导的储层压降扩展、吸附气解吸、游离气渗流的时空演化过程及其产出效应,提出了深部富游离气煤储层多态甲烷协同供气机制和理论生产模式。【结果和结论】(1)深部煤层气井生产过程中,游离气和吸附气具备“连续-协同”的供气特点和“竞争产出”的配分关系,任意时刻产出气均为二者的混合气,不同赋存态甲烷的动态配分比例取决于不同生产阶段压力传播域内以“降压诱导解吸、压差驱动渗流”为核心的游离气传质效率和吸附气解吸补充效率的叠合。(2)深部煤储层将经历解吸全过程,降至关键解吸节点所需压力降幅较大,初期高储层压力-低解吸效率与后期高解吸效率-低压降空间的矛盾难以调和,压降漏斗内吸附气平均解吸率偏低且供气单元主要集中在高渗改造区,单井排采且压降不触及气藏边界时游离气供气半径可持续拓展并始终占据较大产量比重,井组联采的井间干扰行为会导致排采中后期游离气占比下降、吸附气产能主导。(3)游离气和吸附气分别具有“骤增-缓降或骤增-骤降-缓降”和“缓增-趋稳-缓降”的生产特征,总体产能存在快速上产、相对稳产和缓慢递减3个主要阶段,排采曲线形态受控于游离气量、原位渗透率、储层改造效果、排采降压制度等因素,部分井在相对稳产阶段存在先骤降后趋稳两个次级阶段。(4)增大改造体积、提高水平段长、寻找富游离气-高孔渗区段是增产核心,探索提高吸附气解吸效率和压降整体下沉幅度的工艺技术是增加深部煤层气下探深度的关键。(5)以地质-工程一体化原理为指导,确定深部不同地质单元煤层气合理产能目标及其所需井控面积,协同优化完井方式、井网密度、压裂参数、配产速率和生产周期,是深部煤层气效益建产的重要攻关方向。
  • 关键词

    深部煤层气吸附气游离气产出机理生产模式

  • 引用格式
    陈世达,张泰源,汤达祯,等.深部富游离气煤储层动态供气机理与理论生产模式[J/OL].煤田地质与勘探,1-17[2025-03-28].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1.1155.P.20250326.1540.002.html.
  • 相关文章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
累计访问量:27691624,今日访问人数:25793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