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 作者(Author):陈骥,吴登定,雷涯邻,张万益,马芬,方圆,赵晶晶

    关键词(KeyWords):天然气资源,资源现状,供需形势

    摘要(Abstract):天然气作为最清洁的化石能源,在人类生存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绿色、清洁能源的代表之一。在应对气候变化、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国际大背景下,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在系统研究天然气全球资源分布特征、供需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的天然气资源分布、消费现状与趋势,并针对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较高、进口来源过于集中导致政治风险较大等问题,提出加强国内天然气资源挖潜增储与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天然气合作勘探和建设天然气资源安全监测与风险预警平台的建议。
  • 作者(Author):方圆,张万益,马芬,成丽芳,史飞洲

    关键词(KeyWords):全球,页岩油,分布,技术,政策

    摘要(Abstract):我国页岩油资源丰富,但勘探开发起步晚,针对全球主要国家页岩油资源分布与开发现状进行系统研究,对我国开发页岩油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针对全球主要页岩油生产国如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开展系统研究,总结各个国家的资源分布和勘探开发现状,研究了各国页岩油成功开发的技术手段和鼓励政策,并与我国进行对比,进而提出我国页岩油开发建议。
  • 作者(Author):吴国政,肖斌,赵瑞珍,陈厅

    关键词(KeyWords):人工智能学科,基金申请

    摘要(Abstract):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二处吴国政处长等科研人员对2021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二处人工智能(F06)代码下部分基金项目的申请与资助情况进行了统计和说明,统计和分析了F06 代码下面上、青年科学基金和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资助依托单位分布情况、二级代码分布和项目科学属性分类评审试点情况,并对2021 年度人工智能学科基金项目部分评审原则与举措进行了介绍。最后对人工智能学科2022年度拟重点资助的项目进行了介绍。相关研究成果以《2021 年度NSFC 人工智能学科基金项目申请资助情况及学科发展展望》为题发表于《智能系统学报》2021年第6期。
  • 作者(Author):张建明,曹文君,王景阳,杨扬

    关键词(KeyWords):信息基础设施,标准体系,通信网络标准,煤矿物联标准,智能化煤矿

    摘要(Abstract):近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发展部副主任张建明等科研人员按照《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2021年版)》要求,研究了智能化煤矿信息基础设施的标准体系,提出了相应的标准体系框架,涵盖了基础标准、通信网络、煤矿物联、煤矿数据、信息安全等领域,并给出目前急需制定的标准明细。11月30日,相关研究成果以《智能化煤矿信息基础设施标准体系研究》为题发表于《中国煤炭》2021年第11期。
  • 作者(Author):刘玉林,刘长淼,刘岩,赵毅,谭琦

    关键词(KeyWords):煤矸石,组成,黄铁矿,煅烧,杂质

    摘要(Abstract):目前,煤矸石利用是固废处置与利用的重要内容之一,煤矸石的综合利用与其矿石性质密切相关,但对煤矸石各组分的嵌布关系,元素分布、物相存在形式、微观形貌等相关研究较少。文章针对我国朔州地区煤矸石开展工艺矿物学研究,采用XRD、XRF、EDS、SEM等方法,查明了该煤矸石成分为石英、高岭土、黄铁矿、伊利石、金红石,且多为集合体形式存在,其颗粒微观形貌呈现层状或鳞片状。煤矸石中有用矿物高岭石的含量为56.3%,其次为石英21.1%,伊利石15%。铁杂质主要以黄铁矿存在,其含量为6.5%。煤矸石煅烧试验表明:黄铁矿在850℃左右开始被氧化,生成赤铁矿;在1 000℃煅烧2 h,煤矸石中碳降低到0.1%以下,硫含量也降低到1.74%。在900~1 000℃温度区间内,高岭石转变为无定型的偏高岭土。
  • 作者(Author):池朋,吴小文,赵海卿,毛奎,高铭达,刘艳改

    关键词(KeyWords):煤矸石,免烧砖,原料配比,成型压力,抗压强度

    摘要(Abstract):为了有效地提高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水平,针对抚顺矿区的煤矸石资源,在分析其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基础上,采用煤矸石作为主要原料,辅以水泥、天然砂、粉煤灰及添加剂研究制备免烧砖。通过调整原料配比和成型压力,研究不同制备条件下免烧砖的微观结构特征和物理性能差异,如密度、含水率、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优化原料质量配比和工艺参数分别为:东舍场煤矸石40%,天然砂42%;西舍场煤矸石70%,天然砂12%;汪良舍场煤矸石50%,天然砂32%;其它相同参数分别为粉煤灰5.14%、水泥12.86%、减水剂0.05%、水10%,成型压力20 MPa,常温养护28 d。获得的煤矸石基免烧砖性能符合JC/T 422—2007《非烧结垃圾尾砖》MU25标准要求,其中最高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别为52.70 MPa和4.93 MPa。
  • 作者(Author):苏迪,高宏宇,廖洪强,程芳琴

    关键词(KeyWords):煤矸石,土壤,特性

    摘要(Abstract):煤炭矿区开发会产生和堆存大量的废弃物,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并引起环境污染、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使用煤矸石等废弃物制作多孔土壤应用于矿区的生态修复,既解决了煤矸石等废弃物的堆存问题又可以恢复生态环境,是矿区生态修复重要的研究方向。该文章考察了煤矸石发泡制备多孔土壤特性,包括松装密度、粒级分布、pH、保水性、流失率、保温性等,并与天然土壤特性进行对比。试验表明,与天然土壤相比,煤矸石多孔土壤松装密度降低约36%,保水量增加约51%,流失率降低约63.1%,且保温性更优,但pH偏高,适于种植耐碱性植物,需进一步加工处理后方可用于大宗植物生长。
  • 作者(Author):王丽萍,徐靓,王永旺,李超

    关键词(KeyWords):粉煤灰,地质聚合物,应用

    摘要(Abstract):粉煤灰制备成地质聚合物,不仅能够使固体废弃物得到资源化利用,而且还能够发挥地质聚合物在重金属离子吸附、防火保温、耐腐蚀以及低碳排放等领域的作用,从而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主要总结了近年来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的研究及应用,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 作者(Author):任坤,金生祥,张奇,王六虎,王晓辉,张劲松,马淑花

    关键词(KeyWords):粉煤灰,水浸,脱汞,吸附

    摘要(Abstract):粉煤灰中存在重金属汞,在环境中具有迁移的可能性,限制了粉煤灰在生态修复领域的利用。基于汞的赋存状态及其特性,提出了粉煤灰水浸脱汞新思路,采用单因素试验对脱汞新工艺进行了工艺条件的优化,并提出了原位合成水合氧化铝吸附剂的方法对脱汞废液进行净化。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即温度为75℃、脱汞时间为2 h、液固比为5时,粉煤灰中汞的脱除率可达80%以上,汞含量可降至约0.1μg/g,远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2018)中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大幅降低了粉煤灰生态利用的环境风险。原位合成的吸附剂对脱汞废液中汞的脱除率达到85%左右,净化液中汞的浓度降至2.267μg/L,低于企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
  • 作者(Author):黄根,王宾,徐宏祥,邓久帅

    关键词(KeyWords):粉煤灰,固体废弃物,提质,综合利用

    摘要(Abstract):粉煤灰是我国堆积量最大的固体废弃物之一,粉煤灰的堆积和外排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而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粉煤灰中含有一定量的残碳、磁珠和微珠等有用组分和有价元素,根据粉煤灰的特性对其进行提质或综合利用对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粉煤灰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阐述了粉煤灰在建材制备、陶瓷生产、土壤改良和多孔材料制造等领域的综合利用现状及研究进展,介绍了分选脱碳、有价元素提取、有用组分分离等粉煤灰提质方法的研究现状,探讨了粉煤灰综合利用与提质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建议根据不同粉煤灰的特性,进一步开展粉煤灰材料制备的研究,同时强化对粉煤灰中微量元素、稀有元素和其它高附加值组分的回收。
推荐专家
1
推荐企业
1
  • 中国煤炭科工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