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 作者(Author):黄维和,韩景宽,王玉生,沈珏新,程蕾

    关键词(KeyWords):能源革命 , 能源安全 , 安全保障 , 能源经济 , 形势分析

    摘要(Abstract):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全球地缘政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蔓延的影响,我国能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综合高效利用国内能源资源、控制和减少油气进口规模、保障能源安全,仍是我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梳理了能源安全概念的演变历程、国外代表性的能源安全战略,从“发展可持续、供应有保障、科技有支撑、经济可承受、体制有保障” 5 个维度研究界定了能源革命条件下我国能源安全的新内涵;在此基础上研判了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形势并提出相应战略构想。研究表明,稳定传统能源生产,保障进口油气供给安全,实施多能互补、提升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能源科技水平、加快能源科技创新合作,完善能源发展体制机制,是我国能源发展的必要举措。最后从顶层设计与规划、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新能源科技创新研发、能源对外合作深化等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 作者(Author):王珺,曹阳,王玉生,饶建业

    关键词(KeyWords):能源国际合作 , 能源安全 , 油气进口 , 电力互联互通 , 能源技术合作 , 全球能源治理

    摘要(Abstract):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能源国际合作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方面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能源安全的内涵向多维度转化,能源国际合作的定位和主要任务也面临更新和演变。本文基于国内外能源领域的最新形势,兼顾能源安全观的新内涵,对新时期我国能源国际合作的定位进行了全面阐述,着重探讨和分析近期能源国际合作中值得关注的重点方向。研究提出,新能源安全观对我国能源国际合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近期应重点推动建立多元化的油气进口和贸易格局,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电力互联互通,深化先进能源技术方面的合作,积极参与并引领全球能源治理,为保障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 作者(Author):黄维和,梅应丹,吴丽丽,梁赟玲,赵晓丽

    关键词(KeyWords):能源革命 , 能源经济安全 , 能源结构 , 能源价格 , 国民经济

    摘要(Abstract):能源是经济运行的血脉,能源革命伴生的能源结构调整对宏观经济运行所产生的影响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计量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能源结构变化影响能源价格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的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天然气消费占全部能源消费比例每增加 1%,能源价格将增加 0.82%;煤炭消费占比每增加 1%,能源价格将减少 0.24%;技术取得进步、能源投资增长、市场化程度提高、能源效率提升有利于降低能源价格;整体上,中国能源革命不会对能源经济安全产生较大影响,能源价格上升幅度仍处于国民经济和能源消费可承受的范围内。研究针对性提出了中国能源革命进程中更好保障能源经济安全的建议:注重技术进步,深化能源市场改革,提高能源市场竞争程度,这些措施有利于减缓能源革命对能源价格的冲击作用。
  • 作者(Author):孙建武

    关键词(KeyWords):碳化硅,水分解

    摘要(Abstract):这种碳化硅有许多非常小的孔。研究人员称这种材料为纳米孔3C-SiC,它有很好的性能,可以利用阳光从水中产生氢气。实验显示,这种新型多孔材料可以有效地捕捉和收集紫外线和大部分可见光。而且,多孔结构促进了具有所需能量电荷的分离,而小孔隙则提供了较大的活性表面积,增强了电荷转移,增加了反应位点的数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水分解效率。
  • 作者(Author):邓德会等

    关键词(KeyWords):二氧化碳,催化加氢,甲醇,低温

    摘要(Abstract):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邓德会团队与厦门大学教授王野团队合作,在CO2催化加氢制甲醇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历时近6年,首次利用富含硫空位的少层二硫化钼(MoS2)催化剂实现了低温、高效、长寿命催化CO2加氢制甲醇。MoS2催化剂的活性与选择性均显著优于此前报道的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并显示了优异的稳定性,为实现低能耗、高效率的CO2转化利用开辟了新途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催化》上。
  • 作者(Author):田宜水,单明,孔庚,麻林巍,邵思

    关键词(KeyWords):生物质经济,生物质能,生物基产品,技术路线图

    摘要(Abstract):发展生物质经济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农村发展,减少化石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发展潜力巨大,但其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在对我国生物质资源进行总量分析的基础上,评价了生物质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提出了生物质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重点、技术路线图和对策建议。研究认为,我国生物质能资源丰富,生物质成型燃料、规模化沼气工程、发电和热电联产等技术相对成熟,已呈现出规模化发展的良好势头,是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利用方式。我国生物质经济的发展思路为以县级区域为单元,立足区域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发展需求,明确面向2025 年、2035 年和2050 年的发展目标,逐步实现生物质经济发展从发展成熟阶段、机制体系创新阶段到规模替代阶段的跃升。本文从技术研发、激励政策、市场培育和资金投入等方面提出了推进我国生物质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 作者(Author): “生态文明建设若干战略问题研究三期”综合组

    摘要(Abstract):本文是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研究项目“生态文明建设若干战略问题研究(三期)”综合成果,文章评估了2017年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状况及动态变化,以我国生态文明发展区域不平衡问题为重点,选择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生态脆弱区及京津冀区域,围绕大城市群环境一体化综合整治、重点开发区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生态脆弱区生态资源资产协同增长以及先发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问题,总结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发展的区域差异和突出问题,提出我国生态文明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与对策,为国家新时代生态文明发展与建设的宏观决策提供战略建议。 
  • 作者(Author):李泽红,柏永青,孙九林,董锁成,李静楠

    关键词(KeyWords):生态脆弱贫困区 , 西部地区 , 生态文明 , 绿色现代化

    摘要(Abstract):生态脆弱贫困区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口贫困问题集中,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脆弱贫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针对我国西部地区未来一段时期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开展研究,论证了实现生态资产与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同时增长的发展路径,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路线图。对照“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实现绿色现代化”的西部生态脆弱贫困区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战略目标,阐述了中长期(当前—2050 年)生态文明建设的阶段性任务。研究表明,到2020 年,西部地区基本消除相对贫困,使生态资产触底达到拐点,启动恢复性增长;到2035 年,西部地区整体消除相对贫困,彻底修复受损自然生态环境,实现整体生态恢复;到2050 年,西部地区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绿色现代化。
  • 作者(Author):吴剑,许嘉钰,郝吉明

    关键词(KeyWords):环境综合治理 , 大气污染 , 水污染 , 固体废物处置 , 生态环境

    摘要(Abstract):经过多年环境治理,京津冀地区逐步形成了针对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等环境综合治理措施。环境综合治理措施可概括为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农业农村绿色转型五大类。为了区分环境综合治理措施综合效益大小,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利用云模型评价法对环境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五类环境综合治理措施综合效益的大小排序依次为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农业农村绿色转型,评价方法和结果为京津冀实施多重污染介质的综合治理措施的选用提供科学依据。
  • 作者(Author):刘晓龙,姜玲玲 ,葛琴,呼和涛力,陈瑛,崔磊磊 ,李彬,杜祥琬

    关键词(KeyWords):无废社会 , 无废城市 , 固体废物 , 资源化利用 , 生产模式 , 生活模式

    摘要(Abstract):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水平是国家进步和现代化水平的标志。我国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巨量固体废物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且固体废物年产生量有逐年增长态势。本文丰富了“无废社会”的概念和内涵,认为“无废社会”不是全社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零,而是固体废物高度资源化利用。其内涵为: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导,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循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最大限度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社会发展模式。本文还进一步明确了“无废社会”的边界和范围,描绘了“无废社会”特征,提出了从“无废城市”走向“无废社会”的总体思路和方向。最后从充分协作、加强监管;倡导勤俭节约的生活理念;加强国际交流与互动,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政策措施建议。
推荐专家
1
推荐企业
1
  • 神州机械注册资金1亿元,形成了以干法选煤新工艺、新装备研发、选煤工程设计和咨询、选...

    神州机械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