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uthor):张朝林,郑袁明,王西勃,熊举坤,张利兰,周卿伟,李若男
摘要(Abstract):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简称NSFC)自1986年成立以来, 秉承引导科学发展, 服务学科管理的宗旨, 在吸收借鉴多国科学基金学科布局和申请导向方式的基础上, 形成了现有学科布局和申请代码体系. 科学基金的申请导向方式主要是以学科申请代码引导为主(如面上、青年、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及所有项目的归口管理)、指南引导为辅(如重点、重大、重大研究计划及联合基金等项目申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 NSFC坚持以构建理念先进、制度规范、公正高效的科学基金治理体系为目标, 将优化学科布局作为新时代科学基金深化改革的三大核心任务之一. 学科申请代码作为形成合理基础研究资助格局、促进学科均衡发展、鼓励学科交叉和发展新兴方向的指南, 对其合理优化无疑是保障科学基金深化改革事业成功的抓手和关键. 在1986~2020年的30余年间, NSFC地球科学部的学科体系及申请代码经历了6次调整, 由初期的5个一级学科申请代码, 发展到目前7个一级学科申请代码, 95个二级申请代码, 65个三级申请代码的细分代码体系[1]. 2018年以来, NSFC地球科学部地理学科和大气学科先后在申请代码优化方面进行了尝试, 为我国地球科学领域申请代码和学科布局优化提供了成功范例[2,3], 但要全面推进地球科学现有7个学科的申请代码改革, 全面优化地球科学领域的学科布局, 客观上需要对国际科学基金机构在地球科学领域的学科布局和申请导向方式进行全面调研, 充分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 结合中国科学基金的发展实际进行方案设计. 本文对比分析了国际主要科学基金资助机构在地球科学领域的学科布局与申请导向情况, 结合NSFC地球科学基金事业探讨了通过代码改革推进学科布局优化的可行性与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