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 作者(Author):崔育奎,张翔,乌晓江

    关键词(KeyWords):准东煤,碱金属,灰熔融温度,矿物质,配煤

    摘要(Abstract):选用我国新疆准东地区某典型高碱煤和某低碱井工煤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掺混比例对混煤灰熔融特性的影响,并应用相平衡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2种煤按不同比例混合后,由于混煤中的矿物质组成和煤灰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使得混煤灰的熔融特性也发生较大变化,混煤灰的熔融温度并不与2种煤的掺混比例呈线性变化关系,而与相应三元相图上的液相线温度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按照不同比例对不同煤样进行配比,可通过高温下煤中耐熔矿物质与助熔矿物质间的化学反应,改变混煤灰中的主要矿物质组成,减少高碱煤中Na、K等碱金属低温共熔物的生成,从而达到改变和调节煤灰熔融特性的目的。
  • 作者(Author):刘含笑,姚宇平,郦建国,何毓忠,陈招妹

    关键词(KeyWords):关键词:燃煤电厂,低低温电除尘器,灰硫比,比电阻,PM2.5, , SO3

    摘要(Abstract):摘要:对国内近200种煤种的灰硫比进行了计算分析,并采用优化改进后的测试技术和方法,对低低温电除尘技术的深度提效及污染物减排特性开展了实测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国内绝大部分煤种的灰硫比均大于100;采用低低温电除尘技术不发生低温腐蚀风险;低低温电除尘技术可大幅降低飞灰比电阻,增大飞灰平均粒径,并提高电场起晕及击穿电压,降低烟气量及烟气流速,从而有效提高除尘效率;除尘效率可提高0.O1 -0.17百分点,PM2.5:减排幅度可达48.3% SO3:减排幅度可达96.6%,飞灰中硫元素和硫酸根质量分数增幅明显。
  • 作者(Author):李三忠,索艳慧,刘博,刘永江,李玺瑶,赵淑娟,朱俊江,王光增,张国伟

    关键词(KeyWords):微地块,微板块,板内,陆缘,洋中脊,俯冲带,前寒武纪

    摘要(Abstract):任何板块都存在一个由小长大的过程。微地块(微板块)有时是大板块的前身,微地块的起源、生长、天折、消亡和残留过程对研究板块构造具有重要意义。据其组成,微地块可划分为微陆块、微洋块、微慢块。本文以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中的微地块为例,系统总结了洋脊增生系统、俯冲消减系统、深海板内系统、伸展裂解系统、碰撞造山系统5种构造环境下的微地块特征,并据此首次进行了成因分类,提出拆离微地块、裂生微地块、转换微地块、延生微地块、跃生微地块、残生微地块、增生微地块、碰生微地块和拆沉微慢块9种类型。
  • 作者(Author):苏文博

    关键词(KeyWords):华北克拉通,扬子克拉通,中元古代,大火成岩省,真核生物群,宏观藻类,超大陆

    摘要(Abstract):整整30年前,还在国际地层委员会酝酿以绝对年龄为核心的前寒武纪划分方案时,作为我国地层学界及前寒武纪学界的引领者,王鸿祯先生就曾明确指出:以绝对年龄为核心的前寒武纪方案,“过多地重视岩浆和构造旋回,而相对忽视了生物和沉积方面的因素。但后两者才是建立等时面和全球对比的重要依据。脱离层型建系的提法在理论和实践上也有问题。因为选取分系的年龄值界限时,只能以地质事件的时空分布为准,只能根据地质事件集中时期的年龄值,年龄值有了重要改变,原来选的界限也就失去意义,所以实际上地质时代和年代地层单位还是不可能脱离层型而独立在”。
  • 作者(Author):刘善宝,刘战庆,王成辉,王登红,赵正,胡正华

    关键词(KeyWords):朱溪钨矿,白钨矿,稀土,微量元素,Sm-Nd同位素定年

    摘要(Abstract):2016年1月5日,江西省国土资源厅通过《中国矿业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九一二大队在景德镇朱溪钨矿外围探获333+334类WO3资源量286万t,并有伴生铜矿22万t,银矿1 165 t。江西朱溪钨矿一跃成为世界最大钨矿,这一超大型钨矿勘探的重大突破,既是“就矿找矿,摸边探底”最为成功的典范,也对“南钨北扩”这一论断的有力印证;更进一步使江西乃至华南地区素有的“南钨北铜”的资源格局由此转向“南钨北扩”,同时对华南地区成矿理论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科学问题。
  • 作者(Author):包书景,林拓,聂海宽,任收麦

    关键词(KeyWords):页岩气,海陆过渡相,二叠系,湘中坳陷

    摘要(Abstract):通过对湘中坳陷邵阳市泉塘村、隆回县北山和邵阳市黄亭等地露头观察及涟源县龙场建新村和涟源县七星街龙潭组、大隆组页岩露头剖面实测、取样和测试分析,重点研究了二叠系页岩龙潭组和大隆组页岩的地化特征、储层特征、含气特征,建立了页岩岩性-岩矿-地化-物性-含气性综合剖面。研究区龙潭组和大隆组页岩干酪根显微组分以壳质组为主,镜质组和惰质组含量较少,有机碳含量大于2%的占样品总数的40%以上,纵向上主要分布在龙潭组上部和大隆组下部,成熟度分布在1.10%~2.22%,平均为1.42%,处在成熟-高成熟阶段。储层微观类型主要有矿物质孔和微裂缝,次要类型为有机质气孔,其中矿物质孔包括残留粒间孔隙、粒间溶蚀孔、粒内溶蚀孔和粒内孔隙。综合分析上二叠统龙潭组-大隆组泥页岩层系厚度、有机碳含量等指标,结合油气显示分析认为,页岩气有利的富集层段为大隆组下部-龙潭组上部厚约80m的优质泥页岩,具备良好的页岩气勘探潜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四川盆地内部的二叠系页岩在地化指标、矿物组成、储层特征和含气量等页岩气成藏条件与湘中地区大致相同,且具有生烃高峰期晚,抬升幅度小等特征,发现了以二叠系泥页岩为源岩的普光等大气田,是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探研究需要注意的地区和领域。
  • 作者(Author):王香增,张丽霞,高潮

    摘要(Abstract):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长9页岩是页岩油气勘探的重要层位,本文在岩心观测、薄片观察、 脉冲渗透率测试、有机碳含量测试、气体组分分析、测井解释方法的基础上,对陆相页岩层内岩性、地 化 参 数、 微观孔隙结构、力学参数的非均质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陆相页岩储层砂质纹层发育密度和频率值较高, 纹层中的大孔隙与页岩中的中孔和微孔构成复杂的孔隙体系,造成页岩储层层内非均质性极强,可有效改善 页岩层系的物性,为游离气的富集和运移提供有利空间和有效通道,对游离气的渗流和富集具有积极意义。 非均质程度较弱的页岩段,砂质纹层发育程度低,物性致密,排烃能力最弱,富集较多的吸附气。陆相 页 岩 成 储机制受控于其较强的非均质性,同时页岩强非均质性段,脆性矿物含量高,有利于页岩储层的压裂开采。
  • 作者(Author):Andrew Spielberg, Alexander Amini, Lillian Chin

    关键词(KeyWords):软体机器人,传感器,感知

    摘要(Abstract):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算法,可以帮助工程师设计软机器人,可以收集有关其周围环境的更多有效信息。深度学习算法建议对机器人体内的传感器进行优化放置,使其更好地与环境互动并完成分配的任务。这一进步是朝着机器人设计自动化迈出的一步。
  • 作者(Author):Michael D. Hill1,a, David B. Cruickshank, Iain A. MacFarlane

    摘要(Abstract):随着5G技术之争持续升温,大功率氮化镓开关可能会取代循环器,这表明5G技术的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希尔表示,在一段时间内,毫米波技术很可能是西部蛮荒地带,因为一种技术可能会很快被另一种技术取代。
  • 作者(Author):崔林丽,杜华强,史军,陈昭,郭巍

    关键词(KeyWords):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气候,中国东南部

    摘要(Abstract):基于2001~2010年MOD17A3年均NPP数据和气象站点气温、降水资料,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中国东南部植被NPP的时空格局、动态变化及与气候要素的关系。
推荐专家
1
推荐企业
1
  • 神州机械注册资金1亿元,形成了以干法选煤新工艺、新装备研发、选煤工程设计和咨询、选...

    神州机械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