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 作者(Author):韩志勇,张明达,徐海峰,董瀚,曹文全

    关键词(KeyWords):汽车钢,组织调控,亚稳奥氏体,强塑积

    摘要(Abstract):介绍了先进汽车用钢的组织和性能特点,认为具有较低强塑积的第一代汽车钢主要是通过铁素体、马氏体等多种基体组织的选取和配介对强度和塑性进行调控,第二代汽车钢通常具有单相奥氏体组织,表现出超高的强塑积,在汽车轻量化和安全性方而都有明显促进作用,但是其高介金质量分数提高了生产成本和难度,小利于规模化生产和应用。而第三代汽车钢则是通过在马氏体或超细晶铁素体基体上引入大量的亚稳奥氏体来提高汽车钢的强度和塑性,从而大幅度提高钢的强塑积。第三代汽车钢综介性能比第一代汽车钢提高1倍以上,其强塑积达到了25—50 GPa"%,接近或达到了第二代汽车钢的强塑积。新型介金化设计、高强度基体组织调控和大量亚稳奥氏体控制是第三代汽车钢的重要研究内容。基于轻量化与高安全性要求,低密度化与高强化将是未来第三代汽车钢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
  • 作者(Author):马洪修 ,张建良,焦克新,常治宇,王一杰,郑朋超

    关键词(KeyWords):高炉,炉缸,炭砖残厚,死料柱,高炉长寿

    摘要(Abstract):为了探析高炉炉缸侵蚀特征及其共性原因,基于京唐1号高炉和通才3号高炉的现场数据,分别计算了炉缸侧壁炭砖残余厚度和死料柱漂浮高度,明确了炉缸炭砖的侵蚀原因,证实了炉缸炭砖的侵蚀部位。结果表明,当死料柱透气性变差时,炉底温度逐渐降低,铁水环流加重,造成了耐火材料的异常侵蚀;由京唐1号高炉死料柱根部位置和炭砖侵蚀位置的关系,证实了死料柱根部对应炭砖易受到异常侵蚀,即铁口中心线下方1-3 m。由于死料柱物理状态和漂浮状态随生产参数和高炉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侵蚀部位也随之变化,故应稳定原燃料条件及生产参数,并建立死料柱漂浮高度和炭砖残余厚度的实时监测机制,从而保证高炉安全生产,实现高炉长寿。
  • 作者(Author):吕青青,杜屏,周俊兰

    关键词(KeyWords):高炉,块状带,焦炭,碱金属,催化反应

    摘要(Abstract):模拟高炉块状带气流和温度条件,研究了粒度、熄焦方式和焦炭类型对焦炭劣化影响,以及高炉上部碱金属K2C03和Na2C03催化焦炭与CO2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小粒度焦炭和湿熄焦炭失碳率较高,产生的粉末多;捣固焦炭在反应开始时劣化程度低于顶装焦炭,随着反应时间增加,劣化程度高于顶装焦炭;碱金属会与焦炭中的灰分形成催化复介物,导致焦炭与CO2反应的起始温度降低,破坏焦炭的微晶结构,失碳率增加,粉化加重;K2C03的催化作用高于Na2C03的催化作用。
  • 作者(Author):吴铿 ,折媛,刘起航,湛文龙

    关键词(KeyWords):焦炭,高温性能,组织结构,劣化

    摘要(Abstract):焦炭作为高炉炼铁的主要燃料,对高炉的顺行和高效冶炼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高炉大型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对焦炭质量及对其的评价、预测和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高炉内不
  • 作者(Author):王国栋

    关键词(KeyWords):钢铁工业,技术创新,前沿技术,共性技术,发展方向

    摘要(Abstract):创新驱动钢铁行业转型发展、调整结构、实现钢铁行业绿色制造势在必行。从钢铁行业的重要前沿技术(产品)和钢铁行业的重要关键共性技术(产品)介绍了钢铁行业技术创新和发展方向。内容包括:复杂难选铁矿石预富集一悬浮焙烧一磁选技术;低碳炼铁技术;炼钢二次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先进钢铁全流程一体化组织控制;改进型热带无头轧制短流程工艺、装备及产品;薄带铸轧短流程工艺、装备与产品;无酸洗涂镀制备热轧涂层板技术;新一代钢包喷射冶金工艺;高品质连铸坯生产工艺与装备;热轧钢材组织性能控制;极限规格板材先进热处理装备及工艺技术;薄板坯半无头轧制+无酸洗涂镀制备热轧AHSS ;高精度冷轧板形控制技术与装备技术;先进连续退火与涂镀技术;真空制坯轧制复介板技术;旨在大规模定制的钢材智慧制造系统等。旨在实现钢铁工业的绿色制造,促进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
  • 作者(Author):毕学工,李九林,李鹏,周进东

    关键词(KeyWords):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智能冶金,人才培养

    摘要(Abstract):针对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热门话题,简要介绍了其战略要点与目标,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冶金工业智能制造的任务。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内容是综介应用网络技术,实现智能制造与个性化生产,n在适应制造业与用户介作共赢的需求和社会人日结构的变化。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基础能力薄弱是制约中国冶金工业智能制造发展的瓶颈。冶金工程专业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者的任务是通过学习和综介应用先进的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将冶金制造技术的基础研究提升到更高的水平,同时通过与生产企业密切介作开发出各种过程应用软件与工具,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 作者(Author):王新东,田京雷 宋程远

    关键词(KeyWords):绿色制造,创新技术,绿色发展,引领技术

    摘要(Abstract):绿色钢铁是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的共同选择与发展方向,节能环保、降耗减排等方而的法规和要求日益严格,钢铁行业需加快绿色制造工艺、技术、装备的改革和创新。结介国内某大型钢铁企业近些年来在节能减排、资源利用、技术创新等方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总结了钢铁行业焦化、烧结、炼铁、炼钢、轧钢、辅助流程等工序在绿色制造方而的创新技术。围绕未来绿色发展思路,该大型钢铁企业按照“六位一体”总体布局,通过主持和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提出了一项绿色引领技术,旨在持续引领行业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 作者(Author):宋鹤错,吴胜利,阙志刚,周恒

    关键词(KeyWords):铁矿烧结,赤铁精粉,配比,液相流动行为,固结强度

    摘要(Abstract):铁精粉具有铁品位高、脉石矿物含量及有害元素少、价格较低等优点,但山于其粒度过细,会对烧结生产产生小良影响,进而导致其使用受到限制。为了明确铁矿烧结过程中赤铁精粉配比对烧结矿强度的影响规律,采用微型烧结法研究了赤铁精粉配比对烧结液相流动性及其固结强度的影响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优化石灰石粒度对烧结矿强度的影响规律,最终为高效使用赤铁精粉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赤铁精粉配比的增大,烧结体固结强度呈现先略微降低,而后在配比为15%时大幅下降(相对于配比10%铁精粉来说固结强度降低了16%,这是山于随着赤铁精粉配比的增大,薪附粉的偏析碱度降低,进而使得薪附粉的液相流动性减小,最终导致烧结矿强度降低。然而,减小石灰石粒度,可以有效改善烧结液相流动性,进而提高烧结矿强度。
  • 作者(Author):汪水泽,刘洋,孙宜强,胡宽辉

    关键词(KeyWords):薄板坯连铸连轧,热轧带钢,薄规格,氧化铁皮

    摘要(Abstract):为了研究主要工艺参数对热轧带钢表面氧化铁皮的影响,基于CSP生产线开展了工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带钢的厚度规格对氧化铁皮厚度有重要影响,并且由于供氧的差异,带钢宽度方向氧化铁皮厚度的分布不均匀;通过调整终轧温度和层流冷却方式,可以减小氧化铁皮厚度,但效果并不明显;降低卷取温度,有利于促进FeO3共析反应的发生,提高。a-Fe+Fe3O4;的体积分数,室温卜氧化铁皮的附着力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带钢宽度方向上氧化铁皮结构存在区别,中部Fe0的共析反应更为充分。
  • 作者(Author):刘学伟,赵楠

    关键词(KeyWords):双相钢,卷取温度,()Nb, Ti)C,性能

    摘要(Abstract):通过热轧厂实际生产试制,研究了钦、妮微介金元素对600 MPa级低成本低温卷取型铁素体/马氏体双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与同强度级别中温卷取双相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沿晶界分布的纳米级<Nb, Ti)C第二相显著细化了铁素体/马氏体两相组织,山此解决了小含钦,妮元素的低温卷取双相钢马氏体岛粗大的问题,提高其强度和塑性。此外,试制生产对比发现,中温卷取双相钢存在晶粒尺寸较粗,马氏体体积分数较少,强度相对略低等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热轧工艺改进思路。
推荐专家
1
推荐企业
1
  • 神州机械注册资金1亿元,形成了以干法选煤新工艺、新装备研发、选煤工程设计和咨询、选...

    神州机械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