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煤炭经济研究》“导论”

来源:煤炭经济研究

专题来自于《煤炭经济研究》2019年至今每期“导论”。“导论”为《煤炭经济研究》特色栏目,每期邀请领域内高影响力专家撰写,阐述本期的组稿背景及报道方向。

行业视野

高端智库

类别

0个

关键词

23位

专家

39篇

论文

17405IP

点击量

6120次

下载量
  • 作者(Author): 林伯强

    摘要:全球各界关于煤电发展逐渐达成共识, 煤电退出已经成为必然趋势。2021 年11 月,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 次缔约方会议(COP26) 最后时刻, 全体缔约方同意在《格拉斯哥气候公约》成果文件中将“逐步淘汰”煤电改为“逐步减少”。这是COP 大会第一次将“削减煤电” 正式写入协议文件, 如何尽快退出煤炭和煤电将是未来气候大会的主要焦点。
    免费下载
    煤炭经济研究
    2021年第12期
    198
    141
  • 作者(Author): 谭旭红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绿色发展、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 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新思”。《2021 年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强化佳木斯东部区域中心城市功能, 推动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四煤城转型发展, 打造东部城市群” (简称“一佳四城” )。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城市自身独立转型发展面临困境, 聚焦“一佳四城” 优势和短板, 纵横联动, 融合互动, 发挥佳木斯区域东部中心城市功能, 带动东部城市组团抱团发展, 是解决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困境的有效途径。
    免费下载
    煤炭经济研究
    2021年第11期
    367
    127
  • 作者(Author): 王永中

    摘要:       开放宏观经济学有一个著名的“不可能三角”理论,即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独立性、固定汇率制度和跨境资本自由流动三者不能兼顾。能源领域也有“不可能三角”理论,指的是能源的清洁、稳定和廉价三者不可能同时兼顾。众所周知,相比较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优势是经济性和稳定性,但劣势是会排放碳和污染物。在化石能源内部,也存在着清洁性和经济性之间权衡或替代的规律,如煤炭因碳含量和杂质最高而价格最为低廉,天然气因清洁性而价格较贵。当前,各国政府纷纷提出在21世纪中叶左右实现碳中和的政策目标,承诺逐步减少煤炭消费,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这意味着国际社会选择了“较为清洁、波动性较大和价格较贵”的能源组合。既然选择清洁的能源,必须要做好心理准备,未来能源供应将是不稳定且价格较昂贵。       低碳转型与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程,要求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以及能源消费方式作出深刻调整,很可能会出现波折和反复,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近来,国内外的能源危机和电力供应短缺现象频发雄辩地证明,碳中和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充满着荆棘和曲折。欧洲是全球能源转型的先锋,其激进推动能源系统去煤和去核的的后果是发电部门严重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和风电。在疫情防控措施放松、经济强劲反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前期投资下滑、可再生能源因不利天气出力不足和天然气库存偏低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欧洲天然气供应出现明显短缺,价格大幅上涨,进而导致电价急剧上升,居民和企业的用电负担显著增加。中国对煤炭产能的限制曾致使煤炭库存短缺和电力供应紧张,并出现拉闸限电现象。巴西干旱天气导致水电出力不足和电力供应短缺。作为一个经济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能源效率偏低和油气消费对外依存度偏高的大型经济体,中国要理性、务实地选择碳达峰碳中和路径,高排放高耗能行业、煤炭和煤电的产能退出步伐应稳妥渐进,尽量减少能源成本上升和能源供应波动的负面影响。相对于欧美发达经济体,中国经济对能源成本的变动更为敏感,因为发达国家企业基本实现了高度服务化和科技化,品牌附加值较高,能较好地经受能源成本上升的冲击,而中国企业的利润普遍较薄。作为基础性原材料和燃料,能源成本上升会推动物价螺旋上涨。能源成本的上升会导致中国制造业成本的上升,并传递到全球经济的所有领域,这可能意味着以煤炭为主体能源所带来的廉价工业制成品时代的终结。随着可再生能源比重的提高,能源供应的波动性也会上升。在这一情形下,中国需要充分发挥煤炭这一主体能源的兜底保障作用。因为在油气领域,中国有着巨大的刚性需求并高度依赖海外供应,基本没有话语权。但是在煤炭领域,中国是最主要的生产国和消费国,有较强的话语权,最近的国内煤价在政府调控下大幅下跌便是一个明显例证。       值得注意的是,可再生能源领域地缘政治属性和大国利益博弈不容低估。油气资源禀赋的地理分布较集中导致其成为地缘政治所关注的核心领域。一般来说,太阳能和风能在地球上分布较均匀,其地缘政治属性远弱于化石能源。但是,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和使用需要借助设备才能进行,如光伏电站、风电机和电动车等,而这需要大量的金属矿石,而金属矿石的分布集中度和垄断性比油气更高,很多金属矿石仅分布在两三个国家。而且,金属矿石资源开发面临着投资期长、品位下降、水供应短缺、气候制约加剧等挑战,导致金属供应难以满足需求增长。这势必将加剧关键金属矿产的资源民族主义和大国地缘政治博弈。显然,关键性金属矿产供应限制阻碍了可再生能源行业的扩张步伐。       需要提醒的是,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步伐的加快,非但不会导致化石能源价格下降,反而会刺激其价格上涨。碳中和运动的推进,削弱了投资者进入化石能源行业投资的积极性,特别煤炭行业面临着较大的投资和融资阻力。由于缺乏上游投资,化石能源的产能和供应不足,而可再生能源供应经常会因为天气因素出现波动,一旦供应出现缺口,在能源商品供需弹性低的规律作用下,化石能源价格将会出现大幅上涨。所以,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化石能源很可能处在比较高的水平。
    免费下载
    煤炭经济研究
    2021年第10期
    365
    102
  • 作者(Author): 刘虹

    摘要: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环境复杂多变,制度性与技术性的变革日新月异,数字经济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高地。我国政府提出要把"数字"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全面激发数字活力,把数字经济作为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能源行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数字变革不可避免,煤炭行业也不例外。迎接数字经济挑战、参与数字能源治理,是实现煤炭行业升级换代与跨越发展的一次历史机遇。
    免费下载
    煤炭经济研究
    2021年第09期
    282
    161
  • 作者(Author): 崔涛

    免费下载
    煤炭经济研究
    2021年第03期
    227
    178
  • 作者(Author): 王新平

    摘要:  习近平主席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是中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向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推动“双碳目标”,态度要坚决,行动要积极,有步骤、分阶段推动中国能源工业梯次转型,务实有序加以推进,意义重大。    从中国能源工业转型路径来看,一是必须充分认识到能源电气化时代全面来临的大趋势。未来我国的能源消费,必然以光伏、太阳能、风电、核电、氢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流,传统化石能源的一次消费占比必将逐渐减少,能源消费的绿色化、低碳化、新能源化趋势不可逆转。二是新能源和低碳能源迎来空前发展机遇。以光伏、太阳能、风电、核电、氢能、生物质能等为主流的新能源,与之相关的技术创新、产业布局、新材料以及基础科学研究,必将迎来重大机遇。三是智慧能源网络中心成为新电网高效运行的必然选择。未来多种新能源共同支撑我国电气化时代的能源消费,必然需要实时在线的智慧能源网络中心进行峰谷调配、地域协调、电网协同。四是特高压输配电系统的全面优化升级刻不容缓。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截至2020年底,光伏发电量华东、华中、西南占比仅为34.3%,其余65.7%的光伏发电量分布于西部地区。事半功倍地推进全国范围的碳中和,基于特高压远距离输配电技术的电力区域空间规划成为必要。五是煤电调峰的核心功能重要性得以凸显。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未来可行的能源供应方案只能是:新能源为主,煤炭发电为辅;新能源发电满足日常需求,煤炭发电应急调峰。尤其是在遭遇极端灾害天气、重大公共危机事件、重大突发国际危机事件等情况下,煤炭(煤电)的应急供应作用更加不可替代。六是储能技术成为世界能源科技创新关键。展望未来,大力发展规模化储能技术研究、智能电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氢能等深度脱碳技术,先进储能技术作为新能源、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等跨学科交叉的颠覆性技术,是实现智慧能源网络的重要支撑。七是减碳捕碳及碳资源化利用是能源工业的未来趋势。碳中和的技术路线包括减碳、降碳、固碳、碳捕集、碳利用、碳封存等。短期看,减碳、降碳、碳封存是可以立竿见影的技术手段;长期看,固碳、碳捕集、碳利用才是一劳永逸的解决之道。基于碳的资源化利用,开发“富碳农业”“富碳工艺”“富碳种植”等创新技术,CO2就从废弃物排放升级为关键的工业、农业资源,这是全球能源产业低碳化发展转型与碳工业资源化应用的双重福音。    能源工业转型的支持政策,应侧重考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构建国际互认的碳核算、碳核查、碳认证体系是当务之急,将有力推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迅速步入正轨,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第二,构建碳交易市场体系,有效推动碳资源优化配置。能够有效推动碳资源配置优化,以成本效益最优的方式实现碳减排,并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科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第三,摸清全国林草资源固碳潜力,继续培育挖掘固碳资源能力。全面摸清全国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绘制“全国林草湿地碳汇储备一张图”,为企业储备林草资源碳汇潜力。第四,锚定能耗双控和双碳目标,政策包激发多方主动作为。实现碳中和,需要政府、企业、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消费者等社会多方主体积极参与,主动作为,针对多方主体不同诉求,制定激励政策包引导多方主体主动作为的积极性,必不可少。如:建立企业“用能预审制度”“用能权交易制度”,出台“草地征占用管理办法和补偿标准”等成体系的政策激励措施,进一步健全完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基金管理方法”和“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等政策法规,有效激发矿山企业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激发农户退耕还草、饲草养殖、发展林下经济的政策机制,探索林草结合、草农结合、草果结合、草蜜结合等多种经营模式,更有利于为我国能源工业积累大量的生态碳汇资源。
    免费下载
    煤炭经济研究
    2021年第06期
    743
    199
  • 作者(Author): 隋景才

    摘要: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我国下一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布局,实施绿色发展战略,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对于煤炭工业如何进行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如何完成"双碳"既定目标?一、煤炭生产及碳排放情况2020年,全国生产煤炭38.4亿t,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例,下降到60%以下。但在一些煤炭生产主要省份,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例不降反升,
    免费下载
    煤炭经济研究
    2021年第08期
    140
    117
  • 作者(Author): 孙永波

    摘要:    2020 年9 月22 日, 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 年前达到峰值, 努力争取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12 月12日, 习近平主席在世界气候雄心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题为《继往开来, 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再次重申: 到2030 年, 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排放将比2005 年下降65%以上,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将达到25%左右。在2021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 将“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 列为重点工作之一。
    免费下载
    煤炭经济研究
    2021年第05期
    332
    301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